9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在北京召開了中國鋁業公司主業調整專家論證會,冶金及有色金屬工業界老領導、資深專家吳建常、康義、邱定藩,著名經濟學家馮飛、王安建、張文魁、劉紀鵬參與論證,對中鋁公司主業調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和討論,王淀佐院士因出訪俄羅斯不能到會而留下了書面意見。專家們達成一致共識:國家需要銅,市場缺少銅,中鋁公司完全具備整合國內銅業、又好又快發展銅業的優勢條件,應盡快將銅列為中鋁公司的主業,將中鋁公司建設成為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綜合性有色金屬礦業跨國公司。
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局長王曉齊主持了論證會。中鋁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肖亞慶出席會議并作表態發言,中鋁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劉才明作了專題匯報。專家們達成了以下共識:
一、國家需要銅。銅是國民經濟尤其是國防軍工和高科技產業發展的基礎材料及重要的戰略材料。在我國現有124個產業中,有113個使用銅,尤其在新興的高科技產業,諸如電子、通訊、航空航天以及國防軍工等領域中,銅具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所以,中鋁公司發展銅業,積極開發海外銅資源,符合國家戰略發展利益。
二、市場缺少銅。我國雖然已是世界最大的銅消費國和生產國,但卻依然屬于貧銅國,2006年銅的缺口量為80萬噸,2007年銅的缺口量預計還將增大。而銅精礦資源更為緊缺,2006年我國自產銅精礦只有75萬噸,銅精礦的自給率只有25%,而且還在持續降低,預計兩三年后,我國銅精礦自給率將會降到20%以下。由于銅及銅精礦嚴重依賴進口,嚴重影響了中國銅業的發展。資源安全關系國家經濟安全,中鋁公司發展銅業,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符合中國銅工業和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
三、中鋁公司具有發展銅的優勢條件。一有雄厚的實力,中鋁公司經過6年多的發展,規模和產量已躋身世界同行前列,氧化鋁產量世界第二,電解鋁世界第三,鋁加工材世界第五,綜合規模達到了世界鋁行業第三;二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中國鋁業股票在香港、紐約和上海三地上市,市值超過800億美元,相當于美鋁和加鋁之和,國內外融資渠道暢通,還有國家銀行近1000億元的融資授信額度;三有良好的銅業發展基礎,公司已有銅業科研院所、銅業技術中心和三大銅加工基地,掌握了秘魯1300萬噸銅礦資源,目前正在參與重組云南銅業集團,并積極跟蹤數千萬噸的國外銅資源;四有管理大型聯合企業和實施整合重組的成功經驗,在建設一流鋁業的實踐中,歷練出了一個成熟的管理團隊,匯集了一批優秀的技術人才,培育出了一支能征善戰的員工隊伍,積累了一套管理規模化大型聯合企業以及駕馭市場、培育市場和影響市場的成功經驗,尤其是集中管理、統一經營”體制的建立和成功運行,對于重組再造銅企業流程、形成整體合力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中鋁公司帶頭發展中國銅業,以促進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符合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集中的戰略部署。
四、中國銅業呼喚龍頭企業帶領參與國際競爭。目前,全球資源產業整合方興未艾,多元化、規模化控制國際資源,形成資源集約競爭力的巨型礦業公司已成為發展趨勢。我國銅產業集中度低,集約性差,國際競爭力弱,尚未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銅業集團,很難獲得與世界第一產銅大國相稱的國際地位,在銅資源價格談判中沒有話語權。
中鋁公司發展銅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和國資委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做大做強中央企業的大公司戰略。
因此,專家們認為,應盡快將銅列為中鋁公司的主業,將中鋁公司建設成為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綜合性有色金屬礦業跨國公司。肖亞慶表示,中鋁公司將不辱使命,有信心、有干勁、有能力在國資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繼續辦好鋁業的基礎上,聯合國內同仁,又好又快地發展銅業,力爭在不久的將來,將一個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一流銅業奉獻給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家和偉大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