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了沈陽70%以上汽車產能的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汽車城,積極淘汰落后產能,加大力量支持自主創新及高端環保節能汽車發展。今年1至5月,沈陽大東區汽車城4大整車廠實現總產值326億元,同比增長15.7%;整車出產達26.5萬輛,同比增長17.1%。2011年,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已成為沈陽首個突破千億元的產業集群。
大東區以政策杠桿驅動汽車企業調結構的主動性,壓縮低競爭力產品,推進節能新技術的產業化應用。華晨汽車集團堅持“以我為主、外部為輔”的研發模式,與日本豐田、德國寶馬等國際知名公司開展合作,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已擁有148項技術專利。華晨汽車A級車工廠掌握完整的沖壓、焊接、涂裝、總裝4大生產工藝,設計產能每年可達15萬輛。華晨目前已擁有“中華”和“金杯”兩大自主品牌,中華轎車在國內中高級自主品牌轎車市場的占有率位居第二,金杯公司海獅系列輕型客車已經10余年穩居全國銷量第一。華晨寶馬公司接連推出多款環保節能車,銷量已躍居國產高端車市場前三位。
沈陽汽車產業注重拉長產業鏈,大東區汽車零部件產業快速崛起的勢頭甚至超過整車生產。大東區打好汽車配套牌,瞄準央企和世界500強企業,一批世界500強企業相繼落戶這里,汽車零部件企業超過100家。今年5月,隨著總投資70億元、年產整車30萬輛的上海通用北盛三期建設項目啟動,上通三期配套的23家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沈陽汽車城同時開工,投資額超過40億元。豐富完善的本地化采購體系,使本地汽車零部件年實際供應能力達到60億元。
區委書記王開軍介紹,目前企業競爭力更多從生產領域向配套服務領域轉移,企業增值環節也相應轉移,生產性服務業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機會。他們采取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進的方式延伸產業鏈條,加快發展與汽車相關的現代物流業、會展文化和金融服務業。大東區力爭通過2年至3年努力,實現“雙百雙千”目標:整車產量達到100萬輛、產值達到1000億元;汽車零部件企業達到200家、產值達到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