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最新消息報道,韓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現代在五年前為了增強其在歐洲市場的參與性,其新增了一款家轎,并為其較小型的掀背車系列增加一款頗具運動感的交叉車。現代歐洲首席執行官Allan Rushforth表示,這些車型一經推出非常成功,今年上半年其在歐洲的銷量攀升15%,而大部分國家的整體汽車銷量均出現下跌,如法國和意大利的跌幅高達兩位數。因此,該公司的市場份額已連續41個月上漲。現代取得的成就讓歐洲汽車制造商頗為焦慮,并且也促使歐盟野心勃勃的自由貿易政策的實施變得錯綜復雜,因為歐盟領導者希望通過實施自由貿易來振興歐洲滯緩的經濟。
來自最大的貿易集團歐盟的談判代表正在與幾乎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進行協商,其中覆蓋了從加拿大到佛得角的約80個國家。 歐盟想加深與這些國家的貿易關系。但是,歐洲汽車制造商目前的不滿主要針對歐盟和韓國簽署的一項貿易協定,該協議已于一年前開始生效,并且歐盟貿易主管宣稱該協議是其與亞洲國家簽署的新一代首個貿易協議。歐盟下一個計劃簽署貿易協議的國家是日本,且這些復雜的交易將不僅僅包含簡單的關稅減免,甚至也涉及到了知識產權、服務和監管條例等方面。
然而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ACEA卻對歐盟與韓國之間的這種“不對稱貿易流關系”表示擔憂,因為這意味著韓國增加了韓國品牌汽車對歐洲的出口,但是歐洲汽車制造商對韓國的出口卻很微弱。ACEA董事長,同時也是菲亞特首席執行官Sergio Marchionne表示,韓國對歐洲出口量增加是一個“警示性標志”,尤其是在歐盟即將與亞洲最大的汽車出口國日本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前夕。Marchionne這一看法或將得到受到影響的歐盟國家的支持,鑒于蕭條的汽車行業將影響歐盟1,200萬個工作崗位,因此歐盟所有27個國家必須全部同意任何即將生效的自由貿易協議,以保障就業,并促進行業的發展。
菲亞特總部所在地意大利、大眾總部德國以及標致雪鐵龍總部法國均對即將簽署的日本協議表示擔憂,這幾個國家的外交官正在為正式談判做準備。一位意大利貿易官員在布魯塞爾表示,其絕不能因為追求貿易的達成而犧牲本國的汽車行業。歐洲委員會執行董事認為與日本簽署的協議非常關鍵,因為歐盟到目前為止還尚未與任何一個主要的世界經濟體簽署自由貿易協議。與印度的談判始于2007年,但由于印度決定對進口的歐洲車征稅是歐洲對印度車輛征稅的十倍左右,導致這一談判陷入僵局。
即使在2008/2009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之后,自由貿易依然很受歡迎,因為領導者意識到只有在20世紀30年代,貿易保護主義才能幫助一個國家在蕭條中對抗危機。當歐元區陷入債務危機導致對當地的商品需求暴跌,且失業率創下新高,此時貿易就顯得尤為重要。丹麥貿易部長Pia Olsen Dyhr表示,如果歐盟最終能夠按照計劃簽署了所有的貿易協議,屆時這些協議將產生200萬個就業崗位,并且會將歐盟的經濟產出提高2個百分點。此舉將為歐洲經濟貢獻2,750億歐元。
在歐洲,很少有人會質疑自由貿易所帶來的整體利益,但是歐盟急需解決自由貿易對幾個特定行業所帶來的損害。法國汽車制造商標致雪鐵龍就是其中受到韓國銷量上漲影響的汽車公司之一。韓國的出口汽車如起亞Cee'd緊湊型汽車在法國頗受歡迎,但是標致雪鐵龍的幾款車型如雪鐵龍C4和標準308卻在本國市場的銷量暴跌超過20%。在歐洲汽車制造商丟失本國市場份額的同時,歐洲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也紛紛抱怨他們在韓國無法立足,即使已經與韓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韓國本土汽車制造商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系過于緊密,導致國外零部件制造商很難進入到這一市場。歐洲汽車供應商協會主管Jean-Marc Gales表示,韓國是一個封閉的市場,該國不能簽署了自由貿易協議之后,同時還保持封閉市場的狀態。
但是歐盟貿易委員長 Karel De Gucht卻表示,與韓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在整體上還是有利于歐洲發展的,其指出數據顯示,2010-2011年,歐盟對韓國的出口額已攀升10%,至324億歐元,遠高于2007年的247億歐元。而歐洲汽車行業卻在產能過剩中苦苦掙扎,尤其是在受到歐元危機影響的縮水市場。De Gucht稱,不僅僅是歐洲汽車市場瞬間發生變化--關稅下跌相當有限,且這一現象也將在與日本簽署協議時發生,歐洲汽車市場本身就存在一些結構問題,汽車制造商需要解決這些問題。現代認為其在歐洲的成功主要來源于一系列營銷手段、在捷克共和國開設的一家工廠以及充分利用2009年的國家補貼,以資助那些在歐洲購買低排量汽車的購買者,如現代汽車。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之后,許多歐洲本土制造商紛紛減少了產量,但是現代沒有這樣做,其還利用“以舊換新”項目,此舉讓現代在歐洲市場很快站穩了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