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外匯市場的人民幣多空搏弈已趨于平息,但11月銀行結匯售數據令一切再現。
11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8億美元!這是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自公布銀行代客結售匯數據以來首度出現逆差的月份。當月的付匯售匯率高達67.23%,遠超過收匯結匯率61.14%。而10月份的這組數據為63.7%、61.67%
。
這意味著11月份的企業或居民購匯意愿極其強烈,結匯意愿低迷;當月資金有可能大量出逃。通常情況下,資金需要結匯后才能流入,而流出則需要購匯。
12月28日,據外管局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11月,銀行代客結匯為1289億美元,銀行代客售匯為1297億美元,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為8億美元;境內銀行代客涉外收入為2108億美元,對外付款為1929億美元,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順收為179億美元。
2011年1-11月,銀行代客累計涉外收入21075億美元,累計對外付款18307億美元,銀行代客累計涉外收付款順收2768億美元;銀行代客累計結匯14553億美元,累計售匯10722億美元,銀行代客累計結售匯順差3831億美元。
事實上,在外匯市場上,與11月付匯售匯率高企對應的現象是一度出現“美元荒”。12月還會出現售匯率高企嗎?謎底還未揭開。
不過,進入12月中旬,情況出現逆轉,連續12個交易日的人民幣兌美元即期交易觸及跌停宣告結束。究其原因,據稱,在于央行給市場注入美元流動性;包括此前惜匯的國有大行曾拋售美元。
綜合因素作用下,令此前備受關注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短期貶預期逐漸被打消,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終于“HOLD”住了即期交易價格。以至于12月27日,當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連升三天至6.3152時,市場即期交易價格亦一改此前的對峙狀態,創下17年歷史新高。某種程度上,這也顯示出央行“捍衛”人民幣幣值的能力不容置疑。
然而,近期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房價與通脹出現拐點均是事實,包括銀行代客結售匯首次出現逆差等,諸多因素昭示2012年人民幣升值空間并不大。
中信證券預計2012年人民幣全年升值約3%左右。在其看來,畢竟目前中國還存在較大的貿易順差,人民幣升值的趨勢不會改變,但是2012年升值的步伐料將放緩。
譬如,2012年順差的幅度減少;其次,國內經濟減速,就業壓力上升,需要貿易部門保持穩定,以保持就業穩定;再者,通脹水平降低緩解了升值的壓力,2005年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升值受到通脹的影響明顯,其變化滯后CPI 2個季度左右,CPI的回落將降低升值的壓力;最后,美元可能走強,降低了人民幣升值的必要。
“境內凈美元需求的波動基本反映了企業結售匯行為的變化,而不是資本賬戶的流動。”渣打銀行全球研究部認為,但2011 年凈美元供應的明顯減少會持續到 2012 年上半年嗎?中國貿易表現在今年早些時候生機漸退(1-4 月總盈余僅 107 億美元),這將影響到人民幣升值的市場預期。
因此,渣打銀行全球研究部認為,2011年官方儲備將以現在3.2萬億美元、甚至更低的水平收官。此外,主要的發達經濟體(尤其是歐元區)將在全球金融市場滋生避險情緒,并將推動美元兌其他亞洲非日元貨幣升值。
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升值預期大幅回彈幾無可能。“預計2012 年后期至 2013 年季度升值幅度1%” 渣打銀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