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化增長率為6%,這是日本經濟受3月11日地震和海嘯沖擊以來首次實現增長。
但這種強勁增長也許并非是日本實際經濟狀況的準確體現,因為其中大部分增長來自受壓抑的海外需求,而這些需求目前正通過日本汽車制造等行業供應鏈的恢復來得到滿足。日本多個行業的供應鏈曾出現嚴重中斷,造成大范圍生產停頓。
日本內閣府(Cabinet Office)周一發布的GDP數據無疑讓美國2.5%的第三季度年化增長率相形見絀,但也只是略好于經濟學家的預期。他們原本預計,日本經價格因素調整后的第三季度實際GDP較第二季度的年化增長率為5.9%。數據顯示,日本第三季度GDP較第二季度增長了1.5%。
雖然經濟學家預計未來幾個月日本經濟將繼續增長,但他們認為第三季度GDP的大幅增長是不可持續的。在全國大力重建受地震破壞的供應鏈的推動下,日本出現了連續數月的GDP增長,不過這種增長勢頭已經有所趨緩,而另一方面,正在減速的全球經濟以及逼近創紀錄水平的日圓匯率也威脅著日本的出口。
日本經濟財政政策擔當大臣古川元久(Motohisa Furukawa)提醒說,由于海外需求疲軟,日本經濟復蘇將隨著出口步伐的走緩而減速。
古川元久在日本發布經濟數據后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必須對外國經濟可能惡化、日圓快速升值以及泰國洪災帶來的破壞和影響等下行風險有足夠的重視。
推動日本第三季度GDP增長的是較上季度大增6.2%的出口,出口是拉動日本經濟的關鍵引擎。日本汽車業在遭遇了3月份的自然災害后實際上陷入停滯狀態,第三季度是日本汽車出貨量的首次真正恢復。
私營部門消費較上季度增加了1.0%,這是促進日本第三季度GDP增長的第二大貢獻因素。
分析人士指出,整體數據增長不足為奇,反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日本現在面臨的實際問題。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Dai-ichi Life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經濟學家熊野英生(Hideo Kumano)說,僅看第三季度的GDP增長無法令人樂觀,因為這一增長是由3月地震和海嘯后日本經濟快速復蘇所創造的。
熊野英生還說,泰國洪災的影響可能會在10月初顯現,而日本對歐洲的出口可能從10月開始逐漸放緩。他指出,外部需求變化可能會在第四季度出現。
Mizuho Research and Consulting資深經濟學家宮川憲央(Norio Miyagawa)說,日本第三季度GDP數據符合我們的預期。他還說,日本經濟在4月觸底后一直在快速復蘇,因此GDP大幅增加是意料之中的事。
向記者介紹相關經濟數據的一位日本政府官員說,這是2010年第一季度10.2%的年化增長率以來,日本出現的最強勁季度增幅,也是連續四個季度以來的首次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