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風汽車公司揭開“十二五”規劃“蓋頭”:2015年,經營規模在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向500萬輛邁進,經營質量保持行業領先。500萬輛規模,與一汽、長安相當,少于上汽的600萬輛。東風此舉,旨在拒絕“規模掛帥”,盈利性增長、高附加值仍是其追求的王道。
為達目標,東風提出兩項重點任務: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自主發展步伐。
如今,轎車已入尋常百姓家。各汽車廠商無不調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升市場競爭力。
事實上,結構均衡正是東風公司的優勢。有數據顯示,中國車市銷量轎車占76%,卡車占24%。巧合的是,經歷數十年的發展,東風轎車和卡車的結構比已由過去的0∶100達到與國內市場高度吻合的76∶24。
從細分市場來看,去年東風整體市場占有率約14.5%,旗下重卡、中卡、輕卡,MPV、SUV、客車、轎車等細分車型市場占有率都在10%—20%之間。
東風公司提出,結構調整優化仍然是“十二五”期間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向自主方向、高附加值方向、掌握戰略資源方向、節能環保方向調整;向價值鏈兩端延伸,提高業務附加值。
轉變發展方式,海外事業必不可少。
全球視野的東風公司,正對海外市場虎視眈眈。在馬來西亞,東風輕型商用車被當地人稱為“TUAH”(漢語“福氣”的意思);在伊朗,東風擁有了中東最大的輕型車組裝陣地;在美、法、英、意等歐美發達國家,同樣閃動“東風”身影……
東風公司稱,繼去年出口汽車近5萬輛,同比勁增65%之后,“十二五”海外戰略將實現由機遇出口向戰略出口、由整車出口向資本和技術輸出的轉變,由分散作戰向集團協同作戰的跨越和轉變。
東風確立的“十二五”七大重點戰略,涉及自主品牌、合資事業、海外事業、新能源汽車、汽車關鍵總成、自主創新能力以及人才隊伍7個方面。
自主品牌事業的建設力度排在首位。
卡車是東風“起家”的優勢。自2004年至今,東風品牌中重卡在國內市場連續7年位列行業第一;在全球市場,東風品牌中重卡2009年銷量排名躍居第二。不僅銷量領先,東風同樣掌握了成熟的核心技術。去年底,東風天錦獲中國汽車工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是東風公司獲得的第101項中國汽車工業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總數行業第一。
在消費者更關注的轎車領域,東風向世界宣告:將打造“華系車”,與美系、德系、日系等“洋品牌”試比高。
這是一種巨大的勇氣和膽識,也是現實面前無比的壓力:按汽車產業規劃,到2015年,中國自主品牌轎車國內份額要超過40%。
東風自主品牌起步晚,創業難,卻志在必得。東風公司稱,將舉全集團之力,做強自主品牌轎車。
合資自主品牌,東風快人一步。去年,東風日產自主品牌啟辰正式發布,今后幾年,包括東風本田、神龍汽車在內的各個合資板塊,都將逐步投放合資自主品牌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