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2011年2月23日召開的吉林省汽車零部件發展會議上了解到,“十一五”期間,該省汽車零部件行業面對國內外錯綜復雜的形勢,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五年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據統計,2010年,吉林省汽車產業總量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全省整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68萬輛和166萬輛,為2005年的3.2倍,年均增長 26.5%;全省汽車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966億元,銷售收入3849億元,利潤380億元,稅金227億元,分別比2005年年均增長25.7%、 27.3%、68.5%和26.5%。其中,汽車零部件完成產值986億元,銷售收入1010億元,是2005年的4.5倍和5倍,年均增長35.0%和 37.2%;汽車及零部件出口交易額完成35億元,年均增長18.6%。
盡管“十一五”取得了跨越式發展,但吉林省汽車零部件行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包括: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整體還不強;仍有相當多的零部件企業生產配套和服務能力滿足不了一汽的生產要求;配套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等。
鑒于此,在已制定完成的吉林省汽車產業“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將緊緊抓住國內汽車市場處在普及需求階段的巨大增長潛力,突出零部件配套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國內市場份額,建設國家級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力爭到2015年,全省汽車零部件產值達到2600億元,年均增長 21.4%.
吉林省擬實施的主要舉措是:——完善全省零部件配套體系,在發展省內優勢傳統產品的同時,著重發展電子控制系統、車載信息系統、網絡信息系統等高技術汽車電子產品,提高關鍵零部件配套水平和配套能力。延伸零部件上下游產業鏈,推動化工、冶金、輕工行業為汽車配套。力爭到2015年,省內汽車零部件配套率占一汽國內配套份額的50%。
——加強自主創新體系建設,重點抓好50戶企業技術中心研發能力的建設,提高與整車企業的同步開發能力及超前開發能力,培育5家零部件企業技術中心提升為國家級技術中心或達到國家級工程實驗室標準,最終實現國家、省和企業三級零部件研發體系。
——發展大型零部件企業集團,通過擴能改造、兼并重組、資本引入,積極培育100億元以上的大型零部件企業集團、50億元零部件企業集團、10億元以上的小巨人企業。
在此次會議上,吉林省提出建設又大又強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標準: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有省級以上自主研發機構和必要的實驗條件,能夠獨立開發產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企業全面貫徹現代企業管理標準,有專業和出色的管理團隊和技術團隊;為主機廠的核心或主要供應商。
“十二五”期間,吉林省將通過支持、幫助和培育,通過資金、要素供給的引導,通過推動股權買賣、兼并和企業重組,壯大吉林省零部件企業的整體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