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業被稱為“百業之母”,當前汽車、IT、航空、建材、展具、醫療、衛浴等諸多產業當中,80%以上的零部件都是由模具制造出來的。我國模具工業發展比較晚,一直沒有形成產業規模,經過“十五”、“十一五”高速發展,現代模具產業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駛上了快車道,模具作為重要的制造裝備行業在為各行各業服務的同時,也直接為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模具在制造業產品研發、創新和生產中所具有的獨特的重要地位,使得模具制造能力和水平的高低也成為國家創新能力的重要標志。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常務秘書長羅百輝表示,2010年是我國模具行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發展元年,經濟逐步回升向好,模具作為制造產業轉變增長方式,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支撐,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選擇在這個時機登陸中國,將肩負著溝通制造業上下游產業,共同促進制造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2009年我國塑料行業6000億銷售額,按1:100的帶動,將有60個億模具的支撐。有預測說2010年我國本土需求汽車零部件將高達1800億元,為汽車工業零部件提供裝備的模具行業也必將得到高速發展。與此同時,我國IT信息業已進入跨越式發展階段,2009年我國手機、彩電、激光視盤機、筆記本電腦等主要產品增長均超過30%,信息產業仍將快速發展,我國的IT模具仍將是供不應求。另外,隨著建筑、會展業的突飛猛進,新型建筑、建材、展覽用品大量需求,異型材模具、塑料管路模具等也將實現快速發展。
2010年上半年,我國裝備制造產業總體呈現回升向好態勢,產銷呈現較快增長,經濟效益明顯恢復,進出口穩步回升,模具產業收入持續增長,產業逐步走上上升軌道。國際市場,由于工業發達國家努力降低工業生產成本及我國模具仍有競爭優勢,因此外貿情況也比較好。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模具總銷售額比上年同期約增長15%左右。據海關統計,2010年1~6月模具進出口總量為19.93億美元,同比增長4.18%。其中進口9.99億美元,同比下降3.29%;出口9.94億美元,同比增長12.92%。外貿逆差0.05億美元,同比減少1.48億美元,降幅達96.73%。
羅百輝解析說,當前裝備制造產業總體“回升向好”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國經濟已經逐漸沖開了金融危機的陰霾;另一方面,則在于中央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家電下鄉”、“以舊換新”以及裝備制造業、汽車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支持效果逐步實現,機械模具產品內需市場穩定擴大。而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新藍海的出現,也為IT模具產業營造了廣闊的市場。
羅百輝指出,與往年不同的是,2010年跨國公司向中國的投資中,涉及研發和總部運營管理的投入日漸突出。今天中國作為全球研發中心崛起的趨勢不容小覷,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研發投入正直逼美國。而同時,中國模具產業地域格局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沿海地區作為模具制造業集中地的主力軍的角色正在被淡化。2010年,在出現震驚全球的“多連跳”事件后,全球第一大代工廠富士康從深圳向中部河南、武漢等省份的遷移,充分折射出了模具制造業在中國的梯度轉移趨勢。
這種趨勢從去年惠普投資重慶、設立工廠等事件中就顯現出來,并在今年進一步加劇――10月29日,聯想集團與成都市政府簽約,宣布在成都設立聯想(西部)產業基地;10月15日,模擬和嵌入式處理半導體廠商德州儀器宣布在成都設立生產制造廠;在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全球經濟格局調整和產業轉移的背景下,“西進”已經成為眾多企業的共識。目前,英特爾、惠普、富士康、戴爾、摩托羅拉、西門子、阿爾卡特、微軟等一大批IT巨頭已經落戶西部。在承接產業轉移中,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將成為溝通政府、輔助企業的大橋梁。
在未來,可以預見的是,模具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的地位將愈加凸顯,在推進經濟轉型和社會進步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10月18日,十七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落下帷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確定把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七大產業作為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我國自主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于模具業而言,明智選擇利用新型信息技術、電子商務、立體傳媒、展會營銷,推動和加速企業轉型提檔,將成為我們的歷史使命。在這個大背景下,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會刊《國際模具機械產業》、《國際五金塑膠產業》、國際模協網將拉開產業匯聚、區域協調、共謀發展的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