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車市的跑車再次繞過彎道,加速重上坦途,市場已不再只有歡呼聲。
10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最新產銷數據,今年前9個月,汽車產銷量均超過1300萬輛,并且正迎來下半年新高峰,這預示著全年產銷規模必將突破1700萬輛,達到美國市場歷史上新車銷售的最高水平。車市進入這一關口也意味著,一個實實在在的汽車社會已漸次成型,伴隨著市場節節高升的同時,汽車社會引發的問題也將加速發酵,并成為車市繼續前行的阻力。
坦途還將延伸多長?實際上,一個看來黑暗深邃的隧道口已近在眼前,那會是一個“鬼門關”嗎?
車市在回歸理性中引來“小高峰”
在經過4個月的下行之后,車市曲線從8月再次上升,9月迎來下半年高峰。據中汽協統計,9月汽車產銷均突破155萬輛,相比上月增長了兩成五和一成八,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一成七。今年前三季度,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08.27萬輛和1313.8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三成六。中汽協認為,三季度汽車產銷整體步入了“平穩、良好、正常”的增長狀態。
但業內人士判斷,市場仍處在理性回歸的過程之中,增速繼續回落。前9個月產銷量增速與前8個月相比,分別回落3.17個百分點和3.05個百分點。中汽協常務副會長董揚介紹,從1-9月的統計數據來看,汽車產銷增速正由高速增長回歸到理性增長。7、8、9月汽車銷量增速為14.42%、16.14%和16.89%。他認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10年汽車總產銷量可以達到1700萬輛,同比增長25%,略高于較近十年來的平均增長率(23%)。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饒達也表示,今年10月同比會增長10%左右,但是增長率是下降的趨勢,這是由于汽車市場從“井噴”回歸正常的過程并沒有結束,它將延續到2011年上半年。
董揚認為,汽車產品應該有10%以上的增長速度,才能保證當前階段國民經濟正常的、持續的發展。一是因為當前市場經濟發展較快,國民消費水平整體提高,我國已經逐漸步入汽車社會;二是從國民經濟角度來講,汽車產品的高速增長符合國家調結構、擴內需的要求。
汽車社會負面效應已經發酵
但與車市增長相伴隨的是,不會都是鮮花和美酒。在北京,近期的一場小秋雨,畫下了首都堵車史上的又一個濃重印痕。成為汽車社會到來之時的一個小縮影。“車市持續增長的負面效應已經發酵,成為反對汽車發展的聲音。”國慶長假前,主管汽車產業的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在北京對媒體記者說。
董揚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國汽車行業發展面臨著來自能源、環境、交通三方面的壓力。石油資源的壓力已經成為影響汽車行業發展的重要掣肘,汽車行業應繼續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當前大城市確已面臨較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
據饒達分析,世界上都實行以車養路的原則,要保持道路暢通,每年新建道路的花費(不包括養路的費用)大約為汽車保有量增加數乘上車價的兩倍多。我國去年花近萬億元新建和改造道路,汽車保有量增加1000多萬輛,建路費缺口高達70%多。而去年收的燃油消費稅和購置稅3000多億元,國家貸款和挪用其他財政收入建路占了60%。
“國家不可能把財政收入的10%用來建新路。讓車主多繳10倍的稅也是行不通的。”饒達認為,在汽車保有量基本飽和前,堵車會越來越嚴重,在汽車保有量基本飽和后,汽車還要繳稅,這時國家才能通過繼續投資道路逐步減緩堵車。中等收入的發展中國家堵車最嚴重,汽車市場增長也最快。
推行節能汽車是主要“藥方”
負面效應的發酵,必然帶來反對汽車發展的聲音。但高層和行業人士在年產銷規模1700萬輛關口到來的時候,似乎都在強化一個聲音,即不能靠限制汽車發展來解決問題。實際上,讓汽車市場負增長,會減慢經濟發展速度和造成社會矛盾,因此各國均不限制汽車市場發展。
苗圩表示,要靠技術進步和社會管理來減少汽車社會的負面效應。他要求企業要重視產品節能減排,不要忘記提高傳統汽車的節能能力,整個社會要實行公交優先發展,提倡小尺寸、小排量節能汽車。他還指出,在車市持續增長的環境下,好企業和差企業都能分得一杯羹,多數企業沒有經受市場下滑的考驗,因此應克服自滿情緒,自覺提高國際競爭力。
饒達認為,“小馬拉大車”和柴油機是必然趨勢。現在已經實行的節能汽車補貼預示第三階段燃油限值標準將提前實施,在2020年前第四階段燃油限值標準也會實施,企業要做好技術準備。因為傳統技術的汽車絕大部分會從目錄中被撤銷,汽車必須有重大的技術改進。其中乘用車首選是“小馬拉大車”。而提高燃油限值標準,A00級轎車達標,成本增大的比例最多,而節油數量低,成本回收期長,因此A00級轎車的財稅補貼應加碼,以保證鼓勵購買和使用小排量汽車的政策落到實處。
饒達還認為,我國對世界承諾的單位GDP碳排放下降40%-45%,是極艱巨的系統工程,最后乘用車肯定要大量使用柴油機,柴油質量也必須達到國際標準。“2020年前電動汽車僅處于導入期,節能還不能全指望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