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營銷、售后服務和熟知各國汽配件質價體系的人才成為近幾年緊缺人才的榜首。教育部等6部委公布的《緊缺人才報告》顯示,到2010年我國汽修人才需求量至少存在80萬的缺口。這是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徐頌陶在今天舉行的中國職業教育與汽車行業發展對話會上透露的。
由中國汽車文化促進會、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中國職業教育與汽車行業發展對話活動”在北京市大興采育開發區舉行。來自全國100多所職業院校,80多家汽車行業企業,20多家協會、學會、聯合會等方面的代表共計500余人參加了此次對話活動。
本次對話以“合作?對接?共贏”為主題,通過推進汽車行業領域的產教結合、校企合作、集團化辦學、著力推進職業教育與汽車行業深度對接,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融合發展,大力培養汽車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何光遠、教育部副部長魯昕、中國人才研究會會長徐頌陶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馬林出席會議并講話。
魯昕指出,這次對話活動是教育界與產業界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的一致行動。技能型人才的成長規律決定了職業教育必須走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發展之路。要大膽吸引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專業設置改革和課程體系改革,充分激發他們參與發展職業教育的積極性。要勇于改革創新課程教材,吸收行業企業一線的工人、技術專家、能工巧匠參與到職業教育專業教材的建設和編寫中來。
魯昕強調,汽車產業的特性,要求相應的教育鏈為其提供人力資源支持和保證。建立職業院校與汽車行業企業的溝通、交流和合作的平臺,有利于職業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從行業企業實際出發,加快培養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從而為我國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持。
徐頌陶認為,從一個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關鍵要走自主創新之路,堅持人才強企的根本方針,把職業教育與行業發展對接起來,努力建設一支具有一定規模、結構合理、素質高的汽車人才隊伍。
對話期間還舉辦了汽車文化和職業教育與裝備展以及首屆全國汽車職業教育教師說課大賽,來自全國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的300多名汽車專業教師報名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