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產品的材料的不同,成形的方法也不同。模具分為10大類,主要的有沖壓模、注塑模、鑄造模、壓鑄模、鍛模、橡膠輪胎模、玻璃模等。
我國模具目前的結構比例:沖壓模所占比例約37%,塑料模約占43%,鑄造模(包含壓鑄模)約為10%,鍛模、輪胎模、玻璃模等等其他類模具占10%.與工業發達國家的模具類別比例一致。
以大型、精密、復雜、長壽命模具為代表的高水平的模具的比例達到了35%以上,如汽車覆蓋件模具已能生產B級車整車模具;精密模具加工精度已能達到0.5微米;精密級進模具可在2000~2500次/分鐘以上的高速沖床上使用;塑料模精度達到了微米級,適應了IT產業發展的需求;單套重量達120T、直徑達4米的輪胎活絡模具成為最大型的模具等等。
我國模具工業體系基本完整,模具產業布局有所改善。從較發達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向內地和北方擴展,出現了一些新的模具生產較集中的地區,有京津冀、長(春)大(連)、成渝(西南)、武漢(華中)、皖中等地區。但發展仍不均衡,地區差異較大。
模具集聚發展成為新特點,模具園區(城、集聚地等)不斷涌現。現全國已建成、初具規模的模具園區約達15個左右。還有一些地方正在籌劃建設模具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