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炭生產量、粗鋼產量、有色金屬產品生產和消費、汽車市場和電子信息產業國際市場占有率均居世界第一位。
22日上午,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和社科文獻出版社在京聯合發布2010年《產業藍皮書》,藍皮書對我國鋼鐵、能源、汽車等11個行業的競爭力進行剖析與探討,其中有上述5項產業在諸多方面顯示出強大的競爭優勢。
藍皮書指出,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產國,煤炭產量占世界的40%以上,產量遠高于其他產煤國。我國的粗鋼產量也居全球第一。
藍皮書還指出,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屬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
此外,據藍皮書介紹,在其他能源產業方面,雖沒有居全球第一,但也排在世界前列。比如,我國是第二大電力生產國、第五大石油生產國和天然氣生產國。
藍皮書認為,2009年,中國汽車工業迅速回暖,超越德國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2010年中國還將繼續領漲全球車市。在電子信息產業方面,世界的電子產品有近20%出自中國,數量競爭力已超德美和日本。【中國有色金屬科技信息網】
【專家解析原因】:為什么這么多世界第一?如此多的世界第一能說明什么?是否說明我國已經成為工業強國?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白玫指出,中國是世界能源生產大國,一是在國際競爭中具有區位優勢,其運距短、運輸成本低。同時,勞動力成本低,具有生產成本優勢。
北京工商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清杰表示,我國將逐步走向現代化,還未真正走向工業現代化,比如仍有50%以上的農業人口,而在一些發達國家農業人口只占不到10%的比例。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其仔表示,中國已經跨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今后的任務就是由一個中等收入國家向中高收入國家邁進,最終進入高收入國家之列。中國要想實現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目標,必須創新競爭優勢,發展技術密集型和附加價值高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