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會長隋永濱在中國(國際)能源裝備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說,我國能源裝備產能過剩已初步顯現,且有不斷擴大趨勢,能源裝備企業必須廣開思路,避免產業趨同化。
隋永濱認為,近年來,我國能源裝備自主化取得重大進展,成為支持裝備制造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未來10年,先進能源裝備仍是支持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三大動力”和其他中小發電設備企業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生產能力將過剩。目前,國家按照規劃已形成東北、上海、四川三大核電裝備制造業基地,核島大型鑄鍛件、壓力容器、主管道、核級泵閥、吊環等關鍵設備已有規劃布局,并形成適度競爭。但仍出現另起爐灶、一哄而起的現象。又如天然氣長輸管線大型全焊接球閥,國家已安排三家企業投入巨資研發生產,現在至少有十幾家企業買設備、上能力,四處開花。
隋永濱說,能源裝備企業要避免產業趨同化現象,就要提高技術創新和自主研發能力。目前,為核級泵閥配套的優質鑄鍛件供應嚴重不足,成為發展核電和常規火電的瓶頸。石化加氫閥門、火電高參數閥門進口高達90%。對這種優質鑄鍛件、核級儀控系統、石化加氫閥門、火電高參數閥門等產品,應加大投入和研發力度,使之早日自主化,結束依賴進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