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汽車利好政策的雙重驅動,2009年國內汽車市場風景獨好,登上了世界第一,成為了汽車大國。雖然國內汽車市場一篇紅火,但汽車模具廠仍普遍感到訂單不足。從各方面的情況看,納入統計的49家企業2009年的產值預計在45億元人民幣左右,與上年基本持平;銷售收入預測在52億元人民幣左右,同比增長約5%。一些企業的產值和銷售收入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經過主流汽車模具廠家的不懈努力,在有關院校和科研機構的推動下,我國汽車車身模具的整體競爭實力邁上了新的臺階。這主要表現在:
(1) 整車車身模具制造技術最能說明國產模具滿足民族汽車工業的狀況。國內已經完全掌握B級及以下轎車整車模具開發與匹配技術,部分掌握C級車外覆蓋件模具制造技術。
(2) 產品出口最能體現國產模具在全球格局下的技術水平。令人欣喜地是部分外覆蓋件模具實現了出口國外主流汽車主機廠,部分廠家已經被納入國外主流汽車主機廠的供應商目錄。
(3) 模具產品水平、質量和檔次顯著提升。以整體側圍、翼子板等為代表的最高水平的模具生產水平已經被業界所認可。
(4) 多功能模具、高效多件沖模、多工位自動化模具等新型功能模具又有新進展,拼焊板和高強度鋼模具的開發水平和檔次逐步提升。870MP甚至更高的高強度板和不等厚激光拼焊板模具國內已經可以生產,國內模具企業制造的高強度鋼板模具已經出口國外主流汽車主機廠,國內已經開始關注高強度鋼板的熱成形成套技術。
綜合各方面的信息看,以前業內是低端混戰,高端缺乏,金融危機、汽車形勢好時主機廠忙于生產、合資廠中方話語權缺失、應對日韓臺的競爭、不斷的新進入者等,行業內產能過剩日益明顯。2009年,各有一家側重汽車整車模具和汽車零件級進模具的新建模具廠建成投產,在2010年將逐步開始發揮產能。
根據中國模具工業協會發布的2009年進出口情況可以看出,2009年沖壓類模具進口同比增加6%,受金融危機影響出口同比下降1%;進口模具是出口模具的2倍;且進口額度波動不大。主要進口國日韓連續4年名列前兩位,廣東、江蘇、上海和天津連續6年名列進口的前四位,進口模具價格也在不斷下降。抵擋進口仍有努力的空間,汽車模具的出口也仍有上升空間。
行業機遇分析暨2010展望
綜合來自各方面的市場信息和專家預測看,我們對國內2010年汽車市場的預測仍可樂觀期待增長15%以上,達到1600萬輛以上。這主要得益于2009年國家振興汽車政策的延續和國內已經事實上進入汽車購入高峰期。
汽車市場待發展的空間大,遺憾的是這并不意味著國內汽車模具市場的紅火。以國內某知名汽車集團為例,該品牌計劃在2010年推出四大品牌下的17款新車,根據目前的判斷,真正需要全套模具的車型不超過4款。
10大汽車集團27家規模以上的主機廠預計有20款以上的新車型推出,考慮到二三級汽車模具市場和出口,國內汽車模具市場仍將有達7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需求。2010年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并不明朗,國內和國際汽車市場充滿許多變數,但仍蘊藏著很多機遇。
抓住機遇 迎接挑戰
1. 明確公司的發展定位和方向
在行業產能過剩、新的進入者不斷增加,以及原有企業不斷提升產能的情況下,汽車模具行業需要進一步理清企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進行細致的企業優劣勢分析和目標分析。
目前,行業內普遍有很清晰的外板、內板模具的大致分類和定位,但經過十五年來的長足發展,行業內普遍是規模偏大,這一方面是因為汽車主機廠希望汽車模具制造廠能夠有更大的產能以滿足其不斷縮短的交貨期要求,二是源自汽車模具廠自身不斷希望先期做大再后期做強,三是行業內一直以來沒有形成較好的行業協作共贏的發展模式,缺乏清晰穩定共贏的協作企業聯盟。
2. 樹立中國模具品牌
出口是大趨勢、大方向,汽車模具品牌比的就是質量、交貨期、服務和性價比。從各個企業以及部分主機廠了解到,國產模具的交貨期普遍有了很大提高,部分項目甚至優于國外供貨商,但仍有提升的空間;交貨期首先是按合同的履約能力,要進一步提高交貨能力就要致力解決不同階段的模具和制件的質量提升能力,質量和交貨期是相輔相成的,尤其是在最終驗收階段對綜合質量問題的突破能力,以進一步縮短交貨期,提升國產汽車模具的形象,同時也呼吁國內汽車主機廠認識到國內強大汽車模具制造業的存在對打造汽車強國的重要性,在售后服務和付款上給予汽車模具業以有力支持。站在國家汽車產業安全和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的角度,努力打造國內汽車主機廠和汽車模具制造業的和諧共贏。
3. 提升客戶滿意度
提升客戶滿意度的關鍵是準確把握客戶的需求,只有深刻理解客戶的需求并在模具制造的各環節中予以體現,才能在根本上予以滿足。積極主動的溝通是準確把握客戶需求的基礎,在涉外項目上,汽車模具業可以通過有針對性地聘請國外專家,以切實提高和國外客戶的有效溝通;在國內項目上,汽車模具廠要組建有針對性的專業客戶工作團隊,減少重復溝通的次數。同時,在項目組織上,在汽車模具廠內部,要充分做好客戶需求在不同工序間的信息傳遞,確保客戶需求得到全面準確的貫徹。只有切實地提高了客戶的滿意度,才能保住或鞏固已有市場,通過市場口碑效應,拓展新的客戶。
4. 堅持技術創新
創新最關鍵,自主創新能力最重要。我們幾十年的模具發展,從全套引進技術到模仿,再到改革開放后不間斷的學習,派人到世界先進模具企業研修,和世界一流企業聯合進行開發設計,聘請國外技術專家指導,在國外設立聯合設計事務所等。但在今天的大背景和大環境下,技術創新甚至原創就顯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才能有效提升品牌價值。聘請專家是一個十分有效的做法,重點是要找準企業自身的需求,找準人,做好傳、幫、帶,實現聘請專家的目的。
5. 大力提升數字化制造技術
經過近15年來的發展,設計、加工和測量技術今非昔比,但談到精細化制造和調試,在以下幾個方面還需繼續完善和提高。
產品分析和工藝論證階段,實現與汽車主機廠的協同設計或同步工程;工藝方案設計,尤其要注重將后續的驗證結果實現向源頭的反饋;拉延后工序的工藝分析方面,要突出回彈的控制、修邊線展開的精準度等。目前,還沒有看到能對連續沖壓工藝進行設計分析的良好案例。
模具結構設計上,繼續開發提高設計效率的適用工具,提煉標準結構,開發自動化設計模塊。國內已能開發一些高難度的汽車沖壓多工位連續模。從目前看,汽車沖壓多工位連續模是今后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在結構設計的干涉檢測上,一些模具廠已經開始應用虛擬沖壓技術進行模具動作分析。
一體化加工技術上,立足提高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實現加工程序化,鑲塊獨立加工數控化和型面的高速數控加工,以及加工后的在線檢測等。
6. 通過信息化帶動制造水平升級
模具單件制造的特點要求我們應務實推進信息化建設。信息化管理和無圖化生產是模具制造的發展方向。加快模具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是中國模協2005年以來的一項重要工作,現在車身模具制造企業都有了CAD/CAE/CAM系統,應用水平都有實質性提高,現在應主要集中在實施PDM和ERP。通過PDM打通各制造環節的信息孤島,實現制造的信息化;通過ERP打通各管理環節的信息孤島,實現管理尤其是成本管理的信息化。
7. 致力提升經營質量和贏利能力
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是各企業面臨的共同任務,除相互學習、借鑒國外先進企業做法,行業內各企業應苦練內功,提升核心競爭力。如在制造環節如何優化工藝打造與國際接軌的最具競爭力的成本優勢,在管理環節上如何優化或再造流程建立快速應對市場反應的“敏捷制造”交付模式,在質量控制和保證上如何全面細化產品價值鏈各環節質量、周期和成本管控方法,在研發上如何大力促進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技術改善推動質量提升,在企業人力資源上如何加強崗位練兵和在崗培訓,全面提高各崗位人員素質等都值得行業內各企業的摸索和實踐。
8. 實現員工和企業共成長
在金融危機后,特別是2010年初,行業內不同程度的出現招聘成熟人才(含技能人才)的難題,要實現企業的長久經營和發展,就要平衡好員工和企業的利益,實現企業內的和諧,讓員工有發展,與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同時,汽車模具制造企業也要與國產模具材料、鑄鍛件和標準件一起共同進步,不斷提升我國車身模具制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