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以在華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和資金到位率高等著稱。在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后,德國大企業多次調整其在華投資和經營戰略,擴大投資規模,把中國全面納入其全球經營網絡。迄今,德國企業在中國的累計投資額為166億美元,為中國市場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現在,越來越多的德國中小企業把目標瞄準中國市場,積極開展對華投資與合作,掀起了在華投資的新一輪熱潮。
德國在華企業有3800多家,涉及環保、機械、運輸、保健、化學、汽車和服務等重點領域,投資金額截至2009年第三季度累計達到166億美元。2010年伊始,大眾、巴斯夫、拜爾、西門子、蒂森-克虜伯、寶馬和戴姆勒-克萊斯勒等大型跨國公司紛紛調整并制定了對華投資新戰略,加大在華投資力度,把中國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生產、加工和供應基地。
目前,中國已成為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德國工商總會今年年初對9000多家德國企業進行的一份調查顯示,德國大部分企業對海外投資充滿信心,特別是對中國的投資。2010年德國投資中國的企業將會大大高于對其他國家和地區投資的企業數目。調查數據稱,37%的德國工業企業打算來中國投資,這比2009年的32%高出5個百分點。特別是德國超過千人以上的大企業都把中國視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場,他們中間的50%以上的企業打算對中國增加投資,開拓新的市場。
原德國東西方商務協會會長、現任德國工商總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中國德國商會北京執行董事魯玉棠女士認為,德國企業投資中國主要基于以下考慮:從企業經營和發展的角度,選擇最有利于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投資地點,實現與中國長期、持久的合作,從而尋求投資收益的最大化。中國經濟連續多年高速增長,成為亞洲和世界經濟增長的中心,其巨大的市場規模及潛力吸引著眾多的德國企業前往投資,特別是中國政府應對金融危機進行的4萬億投資計劃為德國企業加大在華投資提供了契機。德國在華汽車、化工等大型投資項目帶動了一批配套產品供應商在華投資。許多德國企業投資中國不僅著眼于中國巨大的市場,而且將中國作為向其他亞洲國家以及諸如巴西、印度之類的新興國家輻射的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