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銀行業放貸及投資支出的快速增長勢頭在2月份有所減速,這一跡象表明政府數月來逐步撤出經濟刺激計劃的舉措已經開始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
不過,經濟學家繼續對通貨膨脹壓力提出警告,并敦促中國政府進一步退出經濟刺激措施。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同期增長26.6%,該增幅為一年來最低水平,不及2009年全年30.5%的增速,反映出今年中國經濟側重點的變化。上周,總理溫家寶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要嚴格控制新開工項目。
周四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增長2.7%,高于1月份時的1.5%,也創下了一年多以來最高水平。今年2月份適逢中國農歷新年假期(去年春節是在1月份),人們在節日期間花費了更多的錢來購物和出行,這往往會推動價格走高。
中國央行已經表示將在今年逐步恢復正常的貨幣環境,該行發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7,001億元(合1,026億美元),約為1月份1.39萬億元新增貸款規模的一半,也遠遠少于去年2月份的1.07萬億元。此外,2月份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幅從1月份的29.3%降到了27.2%,為一年來最低增幅。
拜政府成功刺激經濟所賜,中國成為了第一個從全球金融危機中恢復元氣的主要經濟體。雖然中國領導人重申在全球經濟前景尚不確定的情況下將繼續支持經濟增長,但對通貨膨脹和潛在資產泡沫的擔憂促使他們自去年年底以來就開始降低刺激力度。政府官員限制了銀行可放貸資金規模,并放緩了政府在公共項目上的支出。
里昂證券中國策略師羅福萬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繼續成功地加大收緊力度、降低經濟增速,將其從去年靠強刺激帶動的水平帶回更可持續的狀態。
花旗集團經濟學家沈明高說,去年信貸高速增長和出口反彈緩和了政策改變的影響;不過,隨著信貸收緊,加之出口增長因美國庫存補充放緩而走軟,政策調整所帶來的沖擊將在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表現得更為明顯。
國土資源部周三宣布,當開發商從當地政府手中購置土地時,合同簽訂后一個月內必須繳納出讓價款50%的首付款,高于此前20%-30%的首付要求。這反映出中國確實正在地對新增投資進行更加嚴格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