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趙啟正說,其中得到國家發改委高度認同,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吸收的,是九三學社中央提出的關于發展低碳經濟的提案。
“低碳經濟”無疑是今年 “兩會”的熱點詞匯和關鍵詞匯。
大會發言人趙啟正昨日(3月2日)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據現在收到的提案和發言稿來看,‘低碳經濟’也是今年非常熱門的一個重點。”
趙啟正說,其中得到國家發改委高度認同,并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吸收的,是九三學社中央提出的關于發展低碳經濟的提案。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九三學社中央獲得的信息,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南昌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院院長周浪、國務院參事劉秀晨,均提交了關于發展低碳經濟,加強發展完全清潔的太陽能電與風電,以及促進減排的提案。
而民主黨派如致公黨、臺盟和農工黨等,也向大會提交了關于應對氣候變化、合理開發新能源、發展低碳產業等內容的提案。
指導意見或本月出臺
自2007年我國發布了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之后,2009年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已完成省級應對氣候變化方案的編制工作,有相當多的省份已進入組織實施階段。
而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謝振華在2009年8月份即指出,將研究制定 《關于發展低碳經濟的指導意見》,開展低碳經濟試點示范,試行碳排放強度考核制度,探索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體制機制,在特定區域或行業內探索性開展碳排放交易。
國際氣候組織中國政策項目經理鄧梁春昨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一文件可能就在3月份,或者就在“兩會”期間出臺。
這使“低碳”一詞在“兩會”再次升溫。鄧梁春介紹說,《關于發展低碳經濟的指導意見》是在發展低碳經濟上升為國家意志之后,對行政部門先期政策的指導框架,具有承先啟后的作用。指導意見中明確了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以及總體目標,與 “到2020年碳排放強度降低40%”的目標相配合。
鄧梁春分析說,這是在國家發改委體系下出臺的部門規范文件,“如果不是以國務院名義出臺,那么其法律地位較國家方案要低一點。”
指導意見包含兩部分
低碳經濟指導意見中的政策主要包含兩部分,其一是低碳區域地方試點。鄧梁春表示,將有廣東省、湖北省、重慶市和保定市等10個左右的省市。
“這是納入到國家政策體系中的地方低碳經濟試點,”他強調說,這不同于其他的學術研究和支持項目,選取區域的標準主要考慮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包括東部發達省市,以及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同時綜合考慮當地的產業基礎、自然地理因素、資源條件以及政治意愿。
另一部分則是加強發展與低碳經濟相關的重點行業。“這一塊分為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改造轉型,包括使用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的電動汽車、節能照明和一部分與建筑相關的產業等,以及對能源密集型傳統行業的改造。”鄧梁春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獲悉,接下來,發改委將在“三市兩省”,即保定市、南昌市、重慶市、廣東省和黑龍江省,繼續這一低碳城市試點研究,這將對這些省市的 “十二五規劃”和未來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