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技術裝備的戰略性、基礎性產業。隨著改革開發以來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裝備制造業也經歷了從小到大的增長階段,進入規模增長和質量提升共進占主導的時期。受到建國后長期重工業輕民生、重重工輕輕工發展思路,以及當前以投資拉動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的影響,裝備制造業始終是我國工業體系中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具有一定技術水平、較為完整的裝備制造體系,全國共有裝備制造企業5.5萬家,從業人員近1500萬人,工業增加值占GDP的11%,稅收占國家財政收入的6%。我國已能制造具有世界水平的火力和水力發電機組,成套提供大型冶金、石油、化工設備,建造30萬噸級超大型油輪,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率達到70%以上,中檔以下數控機床已能滿足國內需要。
但是,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的裝備制造業還有較大差距,遠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這種差距突出表現在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薄弱,尤其是數控系統、發動機等關鍵部件,以及大型成套設備的研發生產水平落后。這嚴重制約了下游飛機、船舶、汽車等行業的發展和重大工業項目的推進,也導致國內大型成套設備的需求高度依賴進口。
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我國裝備制造業
在全球金融危機不斷蔓延侵入到實體經濟之際,裝備制造業作為基礎工業盡管反應相對滯后,但仍不可避免受到傳導波及。自2008年下半年起,裝備制造業總產值和工業銷售產業同比增速都逐月降低。機械行業統計口徑內的裝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出口增速在2008年同比分別回落了8.6個和15.2個百分點。
面對金融危機,中國制造業U型走勢的可能性最大。據預測,此次中國制造業U型走勢的平滑底部將持續時間大約兩年時間。這期間我國裝備制造業“危”“機”并存?!拔!斌w現在今明兩年企業將要應對的現金流和市場問題。與此同時,禍兮福相依,能否把握危險中的機遇,在兩三年的時間內實現產業調整升級,是政府和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國家出臺專項政策支持裝備制造業
由于裝備制造業覆蓋行業門類廣,關聯作用大,吸納就業能力強,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拉動內需之際,振興裝備制造業已成為提振我國工業經濟的重中之重。當前和可預見的未來,經濟總體運行環境對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利大于弊。國家先后出臺的多項政策對裝備制造企業來說是特大利好。另外,也促使企業通過業務開拓和技術升級的角度來強化市場,進而提升整個裝備制造業。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和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2009年2月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了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并于2009年5月發布了規劃實施細節。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專門提出,落實自主研發重大裝備國內依托工程和政府采購制度,著力發展重大成套設備、高技術裝備和高技術產業所需裝備,提高裝備制造業集成創新和國產化水平。
振興規劃的出臺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此次振興規劃出臺和2006年我國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一脈相承??梢哉f2006年08號文件的出臺是為裝備制造業“正名”的里程碑式事件,它提升了裝備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并提出了裝備制造業振興目標和重點。2009年出臺的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則主要基于國際金融危機、工業市場受沖擊這一背景,其出發點是保持裝備制造業生產經營穩定,為擴大內需、轉變發展方式、確保國民經濟穩定增長提供保障。
裝備制造業的提升發展方向和策略
明確產業重點發展方面。2006年08號文件和2009年調整振興規劃共同為我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和重點,突出地強調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基礎配套水平及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扶優扶強等措施。強調自主化,通過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確提出自主知識產權對工業需求的滿足率要達80%以上。重點支持數控系統、發動機等基礎關鍵零部件、特種原材料的配套水平,擺脫進口依賴。支持裝備制造業骨干企業進行聯合重組,發展具有工程總承包、系統集成、國際貿易和融資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建立裝備制造示范基地。為實現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尤其是為了合理配置資源、打造現代制造服務業和轉變產業發展方式,建立以大型企業集團為龍頭的集聚區就成為一種特別有效的發展模式。受到國家政策積極支持和引導,裝備制造業已成為地方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拉動內需、帶動經濟的重點選擇。當前,多個省市已開始籌建裝備制造業基地或產業集群。預計國家相關部門近期將出臺國家級裝備制造產業示范基地的申請、審批規定,在產業發展模式、平臺建設、節能環保等方面引導裝備制造業發展。
培育裝備制造知名品牌。在提升國內技術裝備的研發和制造能力的同時,也必須加快創立、培育國內知名品牌,改變當前國內市場對國產技術裝備認可程度比較低,一味追求進口的局面。在工業消費品領域,我國企業已逐漸形成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品牌,裝備制造企業也要奮發努力,創造出一批享譽國內外市場的名牌出來,以自主制造的技術裝備武裝各個企業,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
審慎開展跨國投資并購。全球金融危機為國內裝備制造業的提升發展提供了2至3年的過渡期,也為中國裝備制造業走向國際化、參與國際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良好契機。目前,掌握裝備制造尖端技術和核心技術的部分國外企業受到金融危機影響,資金鏈緊張,很多國際知名企業的市值大幅縮水。部分中國裝備制造企業通過多年的積累,已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名列前茅,市場地位逐漸鞏固,具備了跨國并購的基本條件。業內普遍認為,中國的裝備制造企業通過投資、收購海外企業的方式獲得高端技術源,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可行、有效的途徑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