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中國提出“縮小區域間差距”的戰略,陸續出臺了一些列政策措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就是其中之一,國家十二五到來,長東北的發展態勢如何?下一步,長東北在先行先試、推動建設長吉一體化中將采取哪些系列化措施?
近日,中國模具行業南資北移東三省的消息不脛而走,這都是源于今年3月東北三省模具行業高峰會議。隨著裝備制造業進一步發展,東北地區對模具等配套產品需求旺盛。以沈陽、長春市需求最為迫切。
據了解,目前,沈陽正以鐵西裝備制造業基地建設為主體,以汽車城和航高基地為兩翼,以渾南、沈北和縣域發展空間為重要載體,拉開工業全面振興的新格局。工業戰線調結構、重點企業上水平,將是沈陽工業高起點邁進“十二五”的突破口。沈陽今年將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全面啟動新興產業建設計劃。東北地區模具生產企業較少,磨具產業首當其沖。
模具產業俗稱“工業之母”,是制造業中最重要的基礎性行業,被經濟學家稱為“點鐵成金”的磁力工業。位于沈陽遼中縣的遼中近海經濟區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機械模具工業園,力爭3~5年內,擁有10家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集團,擁有5個能夠引領世界行業技術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際品牌產品,建成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企業20個,實現園區總產值400億元。此舉對優化沈陽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以及致富一方百姓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沈陽模具工業產業園發展藍圖
模具工業產業園發展藍圖規劃面積為
市場發展前景可觀
模具產業不僅是高附加值產業(平均利潤率在30%以上),更是工業生產的基礎工藝裝備產業――制造業之母。汽車、電子、電機、電器、儀器、儀表、家電、通訊和軍工等產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模具生產技術水平的高低,已成為衡量產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從國際國內市場看,模具業的市場潛力可謂巨大。國際市場的年需求高達600多億美元,國內市場年需求也高達800億元人民幣,而且還在以每年15%速度增長。與巨大的市場需要相比,我國目前模具產品的供給量嚴重不足。目前國內模具生產能力僅為600億元人民幣,且多為低端模具產能。東北作為國家老工業基地,模具需用量巨大,尤其是隨著振興步伐加快,內資、外資搶灘登陸東北,工業模具需求更將急速上升,模具市場前景廣闊。羅百輝預測,遼寧模具產業基地的建設將極大改善東北裝備制造業基地模具匱乏的局面,輻射東北亞,同時產品將面對美國、俄羅斯、韓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市場前景可觀。
整合沈陽模具產業資源
作為省級開發區,近海經濟區享有市級經濟管理權限,總面積668平方公里,5年內,區內人口將由現在的28萬增加到50萬,800家頗具規模的企業將實現產值1000億元,將整合沈陽模具產業資源,成為規劃科學、主業突出、配套完備、生態優美、服務優質、宜業宜居、輻射帶動力強的全省示范性產業園,成為全國模具生產研發的中心,成為國際上有競爭力的先進模具產業化專業基地。中國國際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行業特邀研究員羅百輝分析認為,近海經濟區凝聚了老工業基地的城市元素,承接了沈西工業走廊的產業轉移。位于沈西工業走廊南橋頭堡的近海經濟區的崛起,將帶動遼寧中部城市群的發展。在近海經濟區發展模具產業,不光能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對促進沈陽乃至遼寧制造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遼寧省省長陳政高、沈陽市市長李英杰,對建設遼寧近海模具產業基地給予高度重視,親自主持研究遼寧近海模具產業基地的發展。并于2008年12月親自出席沈陽近海經濟區模具產業園招商說明會。
2009年5月廣東省模具工業協會、香港模具科技協會牽頭的企業家代表團赴沈到近海經濟區考察并成功簽約了模具產業基地項目的建設。
沈陽近海經濟區按照世界眼光、現代標準,立足現在、放眼未來,勾勒出遼寧近海模具產業基地宏偉發展藍圖。
功能定位:立足遼寧通海產業大道經濟隆起帶,依托沈陽母城和遼寧中部城市群,以海、陸、空完善的交通網絡為紐帶,以遼寧和東北強大的裝備制造產業為支撐,建設服務遼寧,輻射東北,面向東北亞,集模具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生產制造、物流配送為一體的國內一流水平的模具制造基地,打造中國北方模具之城。
空間布局:著力構建技術研發、材料生產、模具裝備、模具制造、物流服務“五大功能區”。
產業方向:重點發展汽車制造、裝備制造、專項設備制造、儀器儀表制造等模具產業。
發展目標:力爭用5年時間,引進各類模具企業200家,可實現產值100億元,初步構建起服務遼寧、東北乃至東北亞制造業的模具產業體系。
五大優勢助推模具產業騰飛
遼寧近海模具產業基地坐落在遼寧省政府定位的遼寧裝備制造業及配套產業重大發展空間、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沈陽近海經濟區。
――獨特區位和交通優勢,雄踞遼寧,傲視東北。背靠遼寧最大的裝備制造業基地沈陽,地處遼寧裝備制造業聚集區中心。近海港、接腹地,尤其作為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擁有著巨大的輻射力。出海鐵路、公路直通營口港;環遼寧中部城市群高速公路把遼寧八大重工業城市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小時經濟圈;京沈高速公路與鐵路勾連關內;沈哈鐵路、高速公路聯通東北。投資興業近海就雄踞遼寧、坐擁東北。
――獨有東北干港和保稅物流優勢,連通四海,機遇疊加。營口港務集團斥資10億元的沈陽陸港,2009年6月投入運營。東北內陸地區唯一一家保稅物流中心――沈陽保稅物流中心(B型),明年10月封關運行。
――巨大市場優勢,堆金聚銀,盡享財富。受全球金融海嘯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和能源緊張、人力資源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南資北移已成趨勢。隨著東北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作為東北振興的龍頭,以裝備制造業基地為重要支撐的遼寧經濟卻保持著快速發展的勢頭,進入了全面振興的歷史階段。繼去年實現GDP過萬億,躋身全國八強之后,遼寧省利用外資約106億元,同比增長36%,首次進入全國前三甲。今年上半年遼寧裝備制造業GDP增幅達54.5%。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給模具產業帶來巨大發展商機。據有關部門估測,東北年模具需求量近200億元人民幣。
――雄厚技術和人才優勢,智擎商企,保障發展。遼寧、沈陽作為老工業基地,擁有東北大學等一大批工科院校和科研院所。沈陽工學院的沈陽模具技術培訓中心,是國內知名的模具技術人才培訓基地。尤其是現實擁有的專業技術人才、實用技能型人才,在國內絕無僅有。
――強力政策支持優勢,盡享優惠,助推騰飛。除享有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優惠政策、遼寧省政府制定的遼寧中部城市群――大沈陽經濟區優惠政策、遼寧省“五點一線”優惠政策外,沈陽市政府針對模具產業發展又制定了特殊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