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廣州11月4日電 中國歷史最久、規模最大、參展人員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進出口貿易平臺――廣交會今年秋天迎來了期盼已久的積極信號:到會客商和出口成交雙增長。
廣交會秘書長、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王志平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在金融危機的形勢下,廣交會在緩解中國出口企業困難方面作用凸顯,因此,廣交會將繼續堅持出口導向不動搖,努力將這個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構建成世界第一貿易平臺。
統計顯示,本屆廣交會共有212個國家和地區的188170名境外采購商到會,與今年春交會相比增加22734人,增長13.7%;出口成交額為304.7億美元,比今年春交會增加42.4億美元,增幅為16.2%。
王志平說,本屆廣交會之所以能夠取得好于預期的成績,客觀上一是因為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對穩外貿、保市場、保份額的作用在本屆廣交會上得以顯現;二是世界經濟也出現了回升的跡象;三是,消費品市場也有剛性需求,采購商需要補貨。
據大會新聞發言人陳朝仁介紹,從目前到會客商和參展企業數量看,廣交會已經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外貿交易平臺,兩個指標均居全球綜合性大型展會的首位。
王志平說,廣交會的核心競爭力就是擁有遍及世界214個國家和地區的幾十萬采購商,成交有保證,這是其他任何展會難以企及的。
王志平說,從目前情況看,廣交會堅持分三期的展覽規模和格局基本不變,并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穩定,避免頻繁變動給參展商和采購商帶來影響。陳朝仁表示,經商務部同意,2010年4月舉行的第107屆廣交會將維持現有的辦展格局,第108屆如何安排還有待進一步商討。
調查顯示,目前每屆廣交會國內外客商已經超過50萬人,一年兩屆給廣州帶來直接經濟效益110.5億元,拉動間接經濟效益215.94億元,占廣州市全年GDP的近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