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在
鑄造業是我省的傳統產業,大約有2000多年的歷史。依托資源和能源優勢,經過多年的調整和發展,目前,我省已形成晉城、臨汾、運城、晉中、太原、呂梁等六大高精鑄造產業集群,擁有各類鑄造企業500多個,鑄造生產能力達800萬噸以上,產量300多萬噸左右。
記者了解到,非國有經濟成為推動我省鑄造業快速增長的重要力量,一批如侯馬湯榮汽配公司、華翔集團、山西恒泰公司等起點高、規模大、技術水平先進的民營企業已發展壯大,其鑄件產量已占到我省鑄件總產量的70%以上。同時引進了富士康等世界知名企業。
面對未來的鑄造業發展之路,我省將做優重型機械等大型配套鑄件產品。以太重集團、晉機集團、大同機車廠等大型企業為依托,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大力發展重型機械配套鑄件、煤礦機械配套鑄件、水電和石化用閥門及船用不銹鋼鑄件、鐵道裝備配套鑄件及配件、風電鑄件等產品。
做大汽車鑄件,建設國內最具競爭實力的汽車鑄件生產基地。依托運城三聯集團、亞新科國際鑄造公司等重點企業,加快產業區域資源整合。做大運城、臨汾、晉城、太原、呂梁等汽車鑄件集群的產業規模,建設國內配套齊全、最具競爭實力的汽車鑄件生產基地。重點發展發動機缸體、缸蓋,汽車制動鼓等汽車鑄件。
做強鑄管產業。依托骨干企業,整合周邊鑄管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構建球墨鑄管產業體系,建設國內最大的球墨鑄管生產基地。重點發展城市建設精密鑄管、井蓋、配套井筒,大口徑城市地下供水和排水球墨鑄管及管件等。
做精基礎機械、液壓等配套鑄件產品。加快推進裝備升級,推廣采用國際先進制造工藝等配套鑄件產品。重點發展發電機氣缸體鑄件、液壓鑄件及配件、紡機配套鑄件等產品。
做特鋁鎂合金等特種鑄件。依托富士康、太原同翔等企業,加大產學研開發和技術創新力度。重點發展汽車、摩托車、
“十二五”期間,我省鑄造業的宏偉藍圖已經畫定:將以技術創新和工藝創新為動力,以國家緊缺的大型和精密鑄件為方向,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整合省內鑄造資源,采用先進的技術裝備,推行先進鑄造工藝,加快信息化融合,提高行業準入標準,延伸產業鏈,做優、做大、做強、做精、做特優勢品牌,實現我省鑄造產業快速升級,有效提高市場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