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重要的中國電力運行指標,全國社會用電量開始顯現“回暖”跡象。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下稱中電聯)的內部統計資料顯示,今年5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滑2.58%。扣除5月端午假期所帶來的影響,5月用電量環比實現小幅上升。
中電聯此前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個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7809.90億千瓦時,同比下降4.02%。3月單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2%,降幅有所收窄,但4月未能延續這種趨勢,降幅又有所擴大。“前五個月的用電量數據顯示,全國發電量已從‘大幅回落’走向‘筑底回升’。”中電聯一位專家告訴《財經》記者,“從去年底今年初出現的兩位數的下滑,到目前的3%左右的降幅,不僅表明發電量同比加速下滑的勢頭已經遏止,而且出現了明顯的‘穩定’態勢。”
分地區而言,5月京津唐、安徽、江西、四川等地區的社會用電量增長率高于全國平均增長水平,其中不少省市出現了“正增長”。在東南沿海地區,用電量降幅進一步收窄。其中,江蘇省用電量下滑0.65%,浙江省用電量下滑1.75%、廣東省用電量下滑4%,均結束了兩位數的大幅下滑。但在山西、青海、寧夏、內蒙古等中西部高耗能地區,用電量同比仍延續了兩位數的大幅下滑。其中,山西省用電量下滑18%,寧夏自治區的用電量下滑幅度為12%左右。
地區用電量情況與國家能源局的判斷相一致。在6月1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解釋用電量與經濟數據不同步時指出,中國工業經濟結構調整、高耗能產品的去庫存化、節能成果和經濟周期是導致兩者不同步的原因。
“我們判斷,中國發電量和用電量‘負增長’的態勢將貫穿整個上半年。”一位電力行業分析師告訴《財經》記者,今年二季度,取暖負荷的減少將使居民用電占比降低,工業用電的占比提高。隨著近期鋼價企穩導致的產量上升,以及地方政府鼓勵措施出臺導致的電解鋁復產,預計今年6月用電量降幅將繼續收窄,但上半年用電量總體將是小幅負增長態勢。下半年的用電需求較為樂觀,有可能出現用電需求的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