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已連續幾年穩居世界第一的我國鑄造行業,在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和沖擊下,同樣遭遇了產能過剩、需求萎縮、運行不暢、競爭乏力的難題。而如今面對后危機時代的嚴峻挑戰,以及低碳經濟的加快實施,調整結構,淘汰落后,轉變發展方式已成為我國鑄造行業迫在眉睫的課題。
大而不強的矛盾尤為突出
我國是當之無愧的第一鑄造大國,不僅鑄鐵、鑄鋼、鑄鋁等鑄件產品的產量最大,而且企業數量眾多。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鑄造企業超過3萬家,但大多不具備經濟生產規模,年產超過10萬噸鑄件的企業寥寥無幾。如此高的離散度,直接帶來一系列嚴重后果,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鑄件產品質量差。由于我國的鑄造企業規模普遍偏小,技術裝備落后,自動化、數字化水平低,而且所用原料又大多為小高爐生產的生鐵,本身品質就不高,或使用的廢鋼鐵來源廣泛,成分復雜,質量不穩定、不一致,再加上鑄件產品不是鑄造企業自己設計和開發的產品,而是按照用戶需求生產的指定產品,產品具有多樣性、小批量、常變化的特征,很難按統一標準進行規?;a,不但增加了形態各異的冷型模具成本,而且形成了一個通病,即可以容忍高廢品率的存在,普通件一般在8%左右,復雜件、高檔件約為15%左右,而發達國家鑄件廢品率只有2%左右。廢品的居高不下,不僅增加了報廢返工重熔再鑄的能源材料消耗和時間成本,影響了機械加工工序的生產,而且夾雜氣孔、砂眼等質量缺陷,也嚴重損傷了企業形象,非但不能通過進入國際市場的質量要求和檢驗標準,還降低了配套主機的質量性能。
二是自主創新能力弱。在需求旺盛的市場條件下,我國鑄造業經過前幾年的粗放型增長,鑄件產能雖然得到了大規模擴張,但企業投入的科研和產品開發費用卻與之不成比例,因而造成普通、低端鑄件產品嚴重過剩,大型鑄件、精密鑄件等高端產品相對短缺,一些超極限制造的大型鑄鍛件及精密鑄造的關鍵零部件還需高價從國外購買。
同時,我國的工科院校自上世紀90年代后大多不再設有鑄造專業,致使鑄造企業中受過系統的基礎和專業教育的工程技術人員較為稀缺,再加上規模普遍不大的鑄造企業吸引人才、整合科技資源的能力不夠,基礎研究及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能力欠缺,不少鑄造企業即使裝備了先進的設備,也很難生產出一流產品,研發出市場急需的新產品,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難以擺脫被動地位。
三是能耗高、污染嚴重。鑄造行業處在裝備制造的前端工序,熔化金屬材料的設備主要為能耗較高的沖天爐、電爐、焙燒爐等。據有關統計,鑄造行業能耗占機械工業總能耗的25%~30%,每生產1噸合格鑄件,大約排放粉塵
四是市場無序競爭加劇。由于鑄造行業中低端產品嚴重過剩,市場早已飽和,而作為大工業門類的一個分支,鑄造行業在某一專業產品領域所占的經濟技術比例相對較小。譬如,我國的鋼材年產已達5億多噸,而足夠全世界鋼廠軋制鋼材的軋輥使用量僅為70萬噸。因此在產品技術標準及市場規范等方面很難引起重視。眾多鑄造企業為在十分有限的市場上獲得生存空間,惡性競爭屢有發生。
鑄造行業艱難跋涉
今年以及今后一段時期,面對鋼鐵、裝備制造等行業調整振興規劃的要求和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加快實施,我國鑄造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將承受更大的壓力。
首先是成本壓力增大,能源與資源矛盾更為突出。以生鐵為主要原料,大量消耗煤炭、電能的鑄造企業,隨著全球資源的日益緊缺,生產成本還將不斷上漲,使微利運行的鑄造企業不堪重負。此外,按照國家有關淘汰政策,今年底
其次是市場準入條件愈發苛刻。在高成本的推動下,降低采購成本,減少資金占用已成為鑄件產品用戶化解市場風險的管理主題,并紛紛采取了嚴格質量控制,降低采購價格和數量,減少庫存積壓,開展修舊利廢等增收節支、挖潛增效措施,使鑄造企業市場訂單減少的趨勢十分明顯。此外,各行業內聯合重組步伐加快,集中采購的話語權及議價能力空前提高,一大群不成規模的小鑄造企業去服務幾家大企業集團,不僅很難滿足需求,而且在價格上也沒有話語權。
再其次是環保投入的費用加大,使鑄造企業的資金更為緊張。國家對環境治理重拳出擊,逼迫環保不達標的小鑄造廠不得不在資金入不敷出的狀況下,拿出有限的資金進行技術改造、設備升級。而那些自有資金不足、融資渠道又不暢的小鑄造廠很可能在多重壓力下退出市場。
發揮骨干企業的拉動作用
國家《關于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強基礎建設,“主機和基礎件同步發展”,并將大型鑄鍛件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對淘汰落后產能,提高產業集中度,推進結構優化調整也進行了安排部署,重點是通過兼并重組,調整產品結構,扶優扶強,促進企業規模化、專業化,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龍頭企業,充分發揮標桿示范企業的推動拉動作用,加快鑄造行業自主創新、節能減排、提高核心競爭能力等方面的建設。面對我國小鑄造企業鋪天蓋地、卻缺少頂天立地大企業的行業結構狀況,中國鑄造協會規劃到2020年,將全國3萬多家鑄造企業減到1萬多家,企業數量減少到2/3。
產業集中度低是制約中國鑄造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最大障礙。目前,除一重、二重等重機行業,一汽、東風等汽車行業內部的鑄造公司具備較強的經濟技術實力外,像新興鑄管、中鋼邢機等都是專業鑄造企業,在產出規模、裝備水平、科研開發、技術進步、自主知識產權培育、環境保護、市場競爭力等方面都走在了行業前列。發揮此類優勢企業的帶動作用及行業協會的指導、規范、協調作用,對加快轉變鑄造行業的發展方式,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