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以一個電池制造商的外行的身份進行汽車行業,在起初不被看好的一片質疑聲中不斷刷新自己的銷售紀錄,最終成為中國主流的汽車生產商。這是整車行業外行進入者的一個典型成功案例。相對于整車行業有較高的關注度而言,實際上相對低調的汽車零部件領域的行業外行新進入者更多,經過3到5年的打拼,成功地在業內擁有一席之地的不在少數,而且表現的后勁十足。
在商務部指導下,由蓋世汽車網和CIAPE(中國國際汽車零部件博覽會)聯合主辦的“2010最具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強評選”活動中,對400多家中外主機廠及一級大型零部件生產商的采購及技術開發約1000多專業人士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約有5%以上的被推薦的零部件供應商是5年內的新進入者。雖然這些公司中的大多數對于最終入選百強之列還比較困難,但70%以上的評委表示,“他們后勁很足,很看好他們中的部分企業的未來”。
經過分析,汽車零部件行業外行進入者主要有幾種類型:
1、汽車電器電子類,從家電等行業進入,有總成件也有零件;
2、從
3、其它工藝件,如鑄造、鍛造、機加工、冷擠壓、粉沫冶金件軸承等,原來這些工藝件不是應用于汽車行業,現在開始應用于汽車行業;
4、與前三類,有相近產品的相關多元化進入者不同,還有一類進入者是其產品與汽車行業完全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如設備供應商),這類公司最主要是資金驅動型為主。
通過對采購經理和技術專家的調查顯示,這幾年出現外行大舉進入汽車零部件行業現象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1、中國汽車行業近兩年爆發式增長,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汽車零部件還可能成為全球制造的重要基地,作為一個全球化程度很高的行業,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國際化也還處于初期階段,對于外行而言強大的吸引力不言而喻;
2、中國的家電及
3、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在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還處于發展的上升周期中,還有近10-15年內都具有長期發展的潛力,距離大洗牌的成熟整合期預計還會有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因此,這個階段進入汽車零部件行業還是獲得成功的機會。另據調研分析,在新進入者中比較成功的企業,大多是在企業精細化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有較強的能力的公司;而不很成功者,最主要是因為長期不了解和不適應汽車零部件行業游戲規則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