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羅俊杰19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將適度加快國內資源開發進度,會同有關部門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推動新能源汽車原材料價格盡快回歸理性。發揮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協調平臺作用,努力保障零部件生產供應。我們也要注意強化資源統籌布局,堅決遏制盲目投資、重復建設。
羅俊杰表示,我們將持續開展好新能源汽車下鄉以及換電模式試點工作,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我們會同相關部門加快推進充換電設施建設,推動實現信息共享、統一結算,不斷提高充換電的便利性。
上汽復工復產壓力測試后首臺車今天下線
上海集團今天在臨港乘用車工廠,完成了本周復工復產壓力測試下的首臺車下線。對于當下復工復產非常有挑戰的供應鏈和物流保障方面,上汽集團同時表示,目前已排摸了近400家供應商,并對供應商產能、庫存、原材料等進行了全面摸底;同時,也在密切關注下級供應商的人員動態,生產情況等,盡可能協助支持下級供應商加快流程推進、防疫復產的工作,同時上汽集團也在對接政府相關部門,爭取盡快打通跨省市通行的綠色通道。(中證報)
特斯拉工作人員回應恢復生產:還在準備中
4 月 18 日,有消息稱特斯拉上海工廠在停產三周后,將于本周一晚些時候恢復生產。
特斯拉方面并未正面回應這一信息,表示將按照政府的要求積極抗疫并安排各項復產工作。記者采訪內部工作人員回復稱:「我們還在準備中?!?/p>
數據顯示,2021 年特斯拉上海工廠交付 48.4 萬輛,同比增長 235%,占特斯拉全球總交付量的 51.7%。自上海疫情爆發后,特斯拉上海工廠已多次停工,其于 3 月 16 日至 17 日停產兩天,3 月 28 日再次宣布停產 4 天。隨后由于疫情防控影響,特斯拉取消了 4 月 1 日至 4 月 3 日的生產計劃。(來源:界面新聞)
比亞迪一季度凈利或增1.74倍以上
4月18日,比亞迪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第一季度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有望達到6.5億-9.5億元,較去年同期暴增174%-300%。
特斯拉新車不再附贈移動充電線 計劃今年在德國生產3萬輛汽車
4月18日消息,據the Verge報道,特斯拉將不再為新車提供免費的移動充電線,馬斯克證實了這一消息。他表示這一配件的使用率非常低,看起來很浪費。特斯拉中國客服稱國內銷售的車型都不配備充電設備,車主需自費購買。
4月18日消息,特斯拉計劃今年在德國生產3萬輛汽車,特斯拉將在秋季暫停德國3周的生產。
安徽省納入調度的億元及以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重大項目159個
財聯社4月19日電,安徽省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雙招雙引”,取得顯著成果。截至目前,全省納入調度的億元及以上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重大項目159個,總投資3524.8億元。針對全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存在的產業鏈上下游銜接不暢、省內配套率低等問題,安徽省發改委還專題召開產業鏈發展推進會,組織上下游供需對接。會上共簽訂產業鏈上下游意向采購合同10個,采購總額277億元,引進項目20個,投資總額357億元。
余承東:華為在汽車領域目標第一
近日,在接受知名車評人吳佩采訪時,華為余承東表示,受汽車行業整體芯片供應問題的影響,新車品牌AITO今年要達到30萬輛的銷量目標并不現實,但表示團隊會盡全力幫助緊密合作的車企達到世界第一。
余承東稱,華為進入汽車行業,目標就是做到第一,因為沒人會記住第二。至于有人稱他為“余大嘴”,余承東笑道:“我吹過的牛,基本上都實現了。”
談及汽車芯片短缺問題,他表示,“一顆10塊、20塊人民幣的芯片被炒到2500一顆,太貴了,我不能接受。”(Tech星球、中新經緯)
寶馬 CEO 承諾:在向電動汽車轉型中不會裁減任何一名員工
據界面新聞報道,寶馬首席執行官奧利弗?齊普斯 (Oliver Zipse)承諾,在從內燃機向電動汽車轉型的過程中,不會裁減任何一名員工。
不過,歐洲汽車業以及一些知名經濟學家警告稱,禁止銷售新的汽油和柴油車的計劃將導致大規模失業。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齊普斯在紐約的一次圓桌會議上,再次重申了“反對全面禁止銷售內燃機汽車”的立場,并表示燃油車仍有市場,寶馬不會放棄停售內燃機車。“如果有人因為某些原因無法電動車,但又需要一輛車,那么他的選擇不應該只有一輛舊車。”
集度公布造車最新進展:SIMUCar2.0雙激光雷達上車,自動駕駛雙系統獨立測試
36氪獲悉,集度官方發布首款汽車機器人概念車車頭部位的設計細節。集度的車前蓋、前向雙激光雷達自動駕駛技術方案首次曝光。日前,集度SIMUCar已迭代升級為2.0版本,其自動駕駛系統已加入激光雷達傳感器,并與集度自研的高階自動駕駛智能架構JET1.0(電子電氣架構+SOA)實現融合。目前全球最高算力車載芯片英偉達Orin和禾賽AT128半固態激光雷達已經上車,參與集度自動駕駛系統的測試。
大眾計劃將電動車續航提升至700公里
4月18日,大眾汽車官方發布消息,計劃將其基于MEB平臺的電動車型續航里程增加到700公里,同時提升動力。這或將作為新的車型系列推出,也可能出現在升級后的ID.3、ID.4、ID.5和ID.Buzz等車型上。
LG新能源等與印尼簽署初步協議 建設價值90億美元電池供應鏈
4月18日,以LG為首的韓國財團(由LG新能源、LG化學、LX國際公司等組成)與印度尼西亞國有企業簽署了初步協議,推動一個價值約90億美元的項目,以在印尼建立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
芯片短缺 豐田5月擬削減10萬臺汽車產量
《科創板日報》19日訊,豐田汽車18日宣布,由于芯片短缺,預計5月全球汽車產量將較原計劃減少10萬臺,至75萬臺,降幅約11.8%;預計5-7月合計產量約240萬臺。另據日經此前報道,公司曾通知供應商,5月產量將下調至70萬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