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于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中國與世界:理解變化中的經濟聯系》一段內容,于企業能帶來著重的思考和影響,摘錄與之分享:
鑒于中國與世界之間的聯系將發生難以預測的變化,企業需要調整經營方法,才能在新環境下繁榮發展 。
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將發生難以預測的變化,甚至還會潛藏風險。因此,企業需要從以下4個方面考慮如何調整發展戰略:
評估自身在短期和長期受中國與世界之間經濟聯系變化的影響程度。為了理解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系的變化將對企業產生哪些影響,企業應當首先評估自身對中國經濟的依存度。依存度可以體現為很多形式。我們在衡量中國與世界之間的經濟聯系時,已經為8個維度設定了可供企業檢驗和追蹤的具體指標。企業可根據各自的依存度來評估聯系發生變化后可能 產生的風險和利益。即便在應對短期波動和不確定性之時,企業也應該考慮到中國經濟的長 期基本面,積極思考哪些長期趨勢可能對自身產生影響— — 例如收入增長、技術流動和本地競爭加劇。
明確投資方向和價值鏈布局。由于上述情景和所涉及到的經濟價值與每一家企業息息相關,企業高管可通過把中國的投資承諾等指標與其他國家進行對比,以確定企業在中國市場 的發展戰略,并確定中國在企業的全球價值鏈上扮演何種角色。企業應當明確自身在中國市場的期望——希望把中國市場作為關鍵的增長引擎,還是只想參與小眾行業?舉例而言,假如中國未來仍然是全球重要的增長和創新來源,那么企業不妨把優化投資納入長期戰略,甚至加大投資,并且加倍關注核心價值的創造(比如大力投資于研發創新)。如果中國不再是重要的增長和創新來源,企業就應該考慮把商業活動和投資轉向其他地區。
培養自身的卓越運營能力,以管理風險和不確定性。鑒于監管及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企業需要更加靈活以實現其價值定位。各國政府在跨境投資、并購以及技術和人員流動方面的 作用越發凸顯。企業應該重視業務市場的當地情況,因為情況可能發生驟變,敏感性可能會升高,在運營上犯下的錯誤將迅速升級,吸引利益相關者的關注。企業也不妨考慮調整運營足跡,但這需要企業本身具備足夠的敏捷性,也意味著要向風險管理投入更多資源。
培養并保持幸存者心態。有一些企業經歷了經濟衰退和危機時刻,卻依然能夠繁榮發展。它們往往都保持著健康的資產負債表和通暢的融資渠道,并且擁有廣泛的業務領域,不至于在某一行業衰退后就一蹶不振。然而,危機和不確定性也會創造某些機會,由此產生的壓力會推動企業重組,從長期來看有助于提升經營健康,并催生一些業務開發以及外延式增長的機會,使其得以拓展業務范圍或提升市場地位。
雖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全球貿易的動力源泉,但其與世界融合的進程仍不乏進一步深化的空間。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系正在悄然變化。由于中國經濟正逐步轉向以內需驅動為主的增長模式,同時世界各國也在重新評估與中國的經濟聯系,未來這兩方會不會相互脫離?如果聯系減弱,那么雙方都會損失巨大的經濟價值。相反,加深彼此間的整合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無論這種聯系未來將如何變化,依賴中國經濟的企業都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才能在未來不確定的環境下繁榮發展。
(文章來源:麥肯錫全球研究院)
(若該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及時聯系我們,我們會做刪除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