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貴神速,機不可失,
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已接近完工!
一
就在本周一,特斯拉拿到了上海政府發放的首張綜合驗收許可證。
這意味著特斯拉超級工廠即將完工,正式投產指日可待。
從去年7月份簽署協議開始,特斯拉創造了太多行業第一:
1、首個外資獨資的汽車廠商,結束了華晨寶馬、奇瑞路虎、上汽大眾這些合資廠商的時代。
2、從拿地到開工只用3個月,不到150天就完成了主體結構的建設。
3、不到一年時間,通過官方驗收。
……
這頭兇猛的狼進入國內的速度,可能比所有人預料都要快。
或許在今年年底之前,就能看到上海生產的特斯拉走下生產線,比國內某知名汽車大佬預計的2020年下半年整整提前了半年時間。
一個全新的時代就要開啟,國內新能源廠商勝算有多大?
二
對于國內廠商來說,價格是最大的優勢,而現在,這個優勢岌岌可危。
目前售價超過30萬的model 3,包含了美元升值的匯率、25%的關稅、運輸與裝卸費,以及其他稅費。
上海工廠一旦投產,關稅沒了,昂貴的運輸成本也沒了,零件、人工成本,乃至資金成本都降大幅降低。
20多萬的特斯拉一上市,國人需要一個繼續購買蔚來、比亞迪、北汽的理由!
我們有的,特斯拉也有了,但特斯拉有的,我們卻還不具備。
首先,特斯拉的電池成本全球最低。根據瑞銀提供的報告顯示,特斯拉與松下合作的鋰電池生產技術正在不斷壓低成本,達到了111美元/kWh(約合人民幣771元/kWh),高居業內第一,比第二名的LG化學高20%左右。
而國內應用最廣泛的電池廠商寧德時代(CATL)位列第四,成本超過150美元/kWh(約合人民幣1042元/kWh),相較較特斯拉,電池成本高了35%。
而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中,電池占的成本最高,達到38%左右。
其次,特斯拉的電池管理技術無人能及。特斯拉已實現將7千多節電池連在一起,每節電池之間還有液體管道散發熱量,其中一節出問題,系統會自動切斷,不影響供電。其強大的系統+NCA三元電池,48萬公里下來,電池衰減不到5%。
而國內不少廠商,還在用60公里等速續航的概念自欺欺人。
此外,特斯拉機器人生產、無人駕駛技術都已經非常嫻熟。此前,特斯拉全自動化生產車間曝光,超過150個機器人在各條流水線上作業,幾乎看不到人的影子。
組裝中心,全是機器人
每一個機器人可以完成多種動作
機器人之間無縫銜接
噴漆烤漆車間
6秒鐘完成一個發動機蓋的沖壓
面對這樣的對手,我們的國產汽車廠商是拼技術,還是打價格戰?
特斯拉都不懼怕。
三
屋漏偏逢連夜雨,更令人憂心的事發生了。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國內燃油車、新能源車雙雙出現負增長,都賣不動了。其中新能源車7月銷量僅為8萬輛,同比下降4.7%。
始自去年的傳統汽車增速下滑不出意外,而在國家大力扶持下,連續高速增長了兩年的新能源車銷量也突然下滑,令整個業界都始料未及。
不過其中緣由也能理解。今年3月份,國家財政部發布“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不光是“地補取消,國補腰斬”,新政對汽車廠商以前投機取巧混補貼的手段明確0容忍。
而7月是國家“斷奶”后的第一個月,消費者和廠商的成本都在增加。拋開頻繁發生的質量問題,盈利遙遙無期、壓力山大的國產廠商們,卻接連曝出同消費者扯皮的負面。
在新能源汽車還是少數人專利的形勢下,每一個壞消息,都是在將潛在用戶同新能源汽車隔離開來的一堵堵高墻。
四
前有虎狼,后有追兵,內憂外患下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到來。
保護了國產汽車幾十年,無數次的支持,換來的卻是自主研發越來越少。一眼望去,馬路上全是合資車、進口車。
國家終于痛下決心,放手國外一個個兇猛的對手攪活這一潭死水,特斯拉來了,寶馬、奧迪、奔馳也要來了……
這是一場豪賭,但也是我們必須邁出的一步,不經歷大風大浪,溫室里的恐龍永遠不會變的強大,那些沒有破釜沉舟魄力、夯實技術實力的企業,必將在這場風暴中被吞噬。
對于消費者來說,沒買車的不用急,隨著特斯拉國產化的攪局,或許明年這個時候,現在眼中的豪車,或將在這場巨大的變革中覆滅,而一些默默無聞的車企,或將成為新的霸主。
物競天擇,這都是歷史的選擇!
來源:商業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