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網訊:作為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漢能近年來相繼研發出了太陽能無人機、太陽能背包、太陽能汽車等產品,其創始人——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則堅持認為,漢能是芯片供應商,但也免不了出一兩個“拳頭產品”,而汽車是漢能一定會做的。
漢能創新薄膜太陽能行業
做水電站起家的漢能并不是太陽能薄膜技術的先行者,利用做水電積累下的高質量資產,彼時的李河君帶領漢能一頭扎進光伏發電領域。李河君并沒有選擇技術、市場都更成熟的晶硅領域,而是選擇進入技術難度更高、資金需求更大的薄膜太陽能領域。
從2012年到2014年的兩年間,漢能相繼并購了米亞索能、索力比亞公司(Solibro)、全球太陽能(Global Solar Energy)和阿爾塔設備(AltaDevices)四家世界領先的薄膜太陽能企業。通過全球技術整合,漢能掌握了硅鍺、銅InGaSe、GaAs等多條產品技術路線,成為規模、技術上皆領先全球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收購之后,漢能進行技術上的轉型升級,轉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而薄膜發電轉化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成本就下降5-8%。
2014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商業獎項——麻省理工學院《科技創業》(MIT Technology Review) “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評選結果揭曉,漢能成為國內能源領域唯一的上榜企業。在漢能獲得的諸多榮譽中,李河君對這個獎項相當引以為傲——他更愿意將轉型后的漢能定義為高科技公司。
漢能創造了一個新的行業——薄膜太陽能。而創造一個新行業之后,能否撬動一個行業取決于是否出現一個做到極致的“殺手級”產品,給人帶來全新的體驗。李河君強調,漢能是一個芯片供應商,希望薄膜發電領域出現更多的蘋果、三星和華為,為芯片技術帶來更好的應用。漢能也一直在致力于尋找這樣的公司。
漢能是芯片供應商 但免不了出太陽能汽車等殺手锏產品
李河君表示,總體來講漢能是芯片供應商,只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比如漢能把芯片技術提供給做背包的公司,漢能不單純賣背包。但應用上的殺手級產品漢能也會有,比如漢瓦、漢墻和太陽能汽車。
在新能源企業、互聯網企業紛紛“扎堆”做汽車的大背景下,李河君堅信漢能能夠在這股“造車新勢力”中脫穎而出。李河君強調“顛覆”,“太陽能汽車的核心是芯片,而芯片是漢能最大的優勢,漢能的汽車將顛覆傳統充電樁和加油站。”
2016年7月,漢能推出了4款據稱具有商業化前景的Solar(太陽光)系列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引起了業內外的極大關注。對于漢能的太陽能汽車,有人力挺的,也有人質疑。李河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將太陽能作為汽車動力來源,漢能已籌劃了幾年。
2014年,漢能集團將其移動能源戰略重點放在四個領域,分別是太陽能汽車、太陽能無人機、便攜式充電產品和可穿戴設備。在太陽能汽車領域,漢能集團最初是將漢能薄膜發電組件置于賽道旁為賽事提供部分清潔電力,并將其太陽能芯片植入到阿斯頓·馬丁賽車上,為賽車空調等部分電子設備提供能源。2015年,漢能開始將整套太陽能發電設備植入到移動餐車上,為餐車的照明、冷藏和烹飪設備提供能源,并與觀光車廠商合作開發全太陽能動力觀光車。2015年10月,漢能推出首款全太陽能概念車,第一次將太陽能作為汽車的主動力來源。
為了造車,漢能還建立了一支百余人的汽車核心團隊。李河君認為更重要的是,漢能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均由漢能自主研發,擁有120多項專利技術及自主知識產權。制作方面,同樣由漢能主導,在供應商及合作伙伴的協助下,共同完成。
近日,在漢能漢瓦的發布現場,李河君演講的背景板上亮出了4款漢能全太陽能動力汽車的圖像。李河君在演講中提及他們合作研發的太陽能車頂獲得成功。顯然,質疑聲并未影響漢能的造車計劃。
漢能的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將重新定義新能源汽車概念
與常規新能源汽車相比,漢能的四款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創造性地將清潔的太陽能作為車輛動力來源,直接利用太陽能發電,顛覆了傳統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概念,擺脫了傳統電動汽車對充電樁的剛性依賴。漢能全太陽能動力汽車使中短途“不插電無限行駛”成為可能,或將重新定義新能源汽車的概念。
理想狀態下,漢能的太陽能汽車車身可以集成大約3.5~7.5平方米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每天陽光照射5到6個小時,日均發電量8~10度左右,平均每天可以驅動汽車行駛80公里左右,每年行駛2萬公里以上,可滿足城市常規交通代步需要。這就擺脫了傳統電動汽車對充電樁的剛性依賴。
此外,用戶不必為全太陽能汽車的續航里程而擔心。因為在無陽光光照的陰雨天氣或長途出行需求下,漢能全太陽能動力汽車配備的常規li電儲能電池,同樣可以使用充電樁充電,最大續航能力達350公里。在有光照條件下,連續行駛過程中,汽車也是能“邊開邊充”的,連續不間斷行駛的里程比一般的電動汽車多10%~15%左右。
對于漢能推出的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如果僅僅將眼光聚焦在現有生產技術條件下的成本核算,未免狹隘。可以預見,漢能全太陽能動力汽車未來絕不會和傳統能源汽車比拼成本和價格來確立優勢。反而,漢能會通過更開放的合作,引入更多的商業開發模式,構筑更具有創新性的汽車價值鏈條。
在一個資本相對過剩的時代,新的價值鏈不再是利益的零和博弈,而是會通過合作獲得共贏,這才是漢能在全太陽能動力汽車產業上的真正潛力。“未來漢能將積極運用‘開放、合作、共贏’的戰略,堅持技術平臺開放、生產制造開放以及資本開放的原則,真誠地邀請并向全產業鏈的合作伙伴開放合作,尋求共贏。”李河君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