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8月15日訊: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第十一次會議上,供給側改革的概念正式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也成為我國經濟的發展理念。而供給側改革的本質,便是以化解產能過剩為契機,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
隨著鋁市供給側改革的措施逐步落地,去產能節奏的進行,以及冬季采暖季錯峰生產的要求,市場對供給側改革帶來的產能縮減抱有厚望,國內外資金也蜂擁推升鋁價。而近期山東發改委印發《山東省2017年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工作行動方案》要關停321萬違建電解鋁項目則又一次將期鋁市場推向高潮。8月10日,滬鋁1710合約觸及2012年5月以來的新高點。
但在資金拉高鋁市狂歡的背后,不得不理性回歸,反觀下鋁市場的基本面,在供給側改革、去產能下,鋁市供應真的大幅縮減了嗎?SMM從以下幾個方面縱觀鋁市現狀:
產能運行現狀:
據SMM調研數據顯示,7月國內電解鋁年化運行產能為3673.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21.6萬噸!2016年以來,伴隨鋁價回暖,新增和復產產能相繼投放產量,造成整體庫存水平居高不下。
電解鋁產量現狀:
從SMM調研的產量數據來看,今年國內電解鋁單月產量同比均在大增,前7個月電解鋁合計產量為2141.6萬噸,同比增加20.9%。由此來看,去產能背景下的鋁錠減產力度在2017年完全扭轉相對過剩的可能微乎其微。
庫存現狀:
因產量的大幅增加,自2016年10月以來,國內鋁錠庫存以驚人的速度攀升。截止2017年8月14日,SMM統計的國內電解鋁社會庫存(含SHFE倉單)總量攀升至137.8萬噸,繼續刷新SMM有記載(2006年起)以來的庫存數據歷史,足見當前的鋁市場正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供給側改革帶來的供應收縮效應十分有限。
現貨升貼水現狀:
期貨價格大幅拉升后,再從近期的現貨升貼水上看,近幾個月鋁現貨貼水幅度逐漸擴大。8月10日,一度達到貼水180-220左右。足見現貨市場的表現也不支持近期期貨價格的大漲。
總結:
從當前產能、產量、庫存以及升貼水來看,供給側改革并未扭轉鋁市供過于求的現狀,鋁價的暴漲歸結于資金借助供給側改革及取暖季限產的預期進行反復炒作所致,市場應警惕資金炒作后的鋁市將回歸理性,謹防回落的可能,畢竟價格的上漲需要基本面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