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末:高田開始生產安全氣囊硝酸銨氣體發生器
2000年前后:高田內部意識到氣體發生器并沒正常工作,并且部分在測試中爆炸。
2004年2月:(根據高田與美國司法部的刑事和解協議)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田高管承認存在“操控”氣體發生器測試數據的行為
2004年5月:美國阿拉巴馬州一輛2001款本田雅閣的駕駛員側安全氣囊發生爆炸
2006年:高田在日本上市
2007年:本田向高田告知三起安全氣囊爆炸事件
2008年11月:本田召回4,000輛存安全氣囊隱患的車輛
2009年5月27日:由于車輛安全氣囊爆炸,一位美國俄克拉荷馬州2001款本田雅閣車主在事故中喪生
2009年:本田召回50萬輛汽車修復安全氣囊隱患
2009年11月: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調查本田召回事件,但后來認為本田操作得當
2012年1月:根據高田后來簽訂的一份和解協議,在與美國汽車安全監管部門的一次會議中,關于安全氣囊,高田“未能給出具體信息”
2014年6月11日:NHTSA正式對高田安全氣囊進行調查
2015年2月20日:由于未能及時對隱患事件進行回應,高田被NHTSA勒令支付每天14,000美元的罰款。
2015年5月18日:由于全球至少6人因高田安全氣囊隱患死亡,高田承認其生產的部分氣體發生器存隱患,并同意和NHTSA簽訂認罪條款且支付2億美元處罰金。同時,高田同意接受獨立的合規監測,并計劃召回多家車企旗下約3200萬輛車輛的氣體發生器,需要召回車輛的車企包括寶馬、菲亞特克萊斯勒、戴姆勒、福特、通用、本田、馬自達、三菱、日產、斯巴魯和豐田。
2016年1月:因高田安全氣囊隱患死亡人數上漲至10人
2016年2月2日:美國交通部前秘書和白宮辦公廳主任Samuel Skinner組織了一次座談,并發布了一份報告,指出高田需要重新設定程序并檢查汽車產品的質量。
2016年5月4日:高田同意召回另外3500萬輛到4000萬輛安全氣囊氣體發生器,成為美國史上最大召回事件
2017年2月27日:高田在美國法庭認罪,同意支付10億美元的處罰金。該公司的首席財務官表示,高田的行為“十分不當”。此次處罰金包括2500萬美元的刑事罰款、1.25億美元的受害者賠償基金和8.5億美元支付給汽車制造商。
2017年5月18日:豐田、馬自達、斯巴魯和寶馬同意與車主達成協議,支付高田安全氣囊隱患帶來的經濟損失。據悉,四家車企此次賠償的金額約為5.53億美元,之后其它車企或將效仿上述四家車企的處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