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家上市公司國際業務
收入占比超過50%
記者在梳理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2015年年報時發現,有的公司國際業務從無到有,有的公司國際業務由少到多。71家有國際業務的上市公司中,有15家國外業務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50%,其中,以鋁合金車輪出口為主的躍嶺股份國際業務占比達到了93%。
從產品結構來看,企業分布集中,主要是輪胎、車輪、發動機及發動機和底盤相關鑄造件,以傳統汽車零部件為主,種類相對單一。
仔細分析發現,這些企業國外業務收入增多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零部件產品出口規模大,如躍嶺股份、鴻特精密等;二是國際化市場產品配套增速快,如中原內配、萬豐奧威等;三是海外資產并購增加國外業務,如均勝電子、中鼎股份等。
■ 海外并購增強國際業務能力
2015年可謂汽車零部件行業的“并購年”,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表現十分搶眼,通過并購獲得了先進技術和高端配套資源,還拓展了海外市場份額,增強了國際業務能力。
均勝電子在2015年完成了Quin GmbH 75%的股權交割,其功能件產品借助Quin GmbH在德系高端品牌的領先地位和技術優勢實現“走出去” ,進入高端整車廠的全球供應體系。截至2015年年底,均勝電子境外資產49.58億元,占總資產的比例為43.46%。不僅如此,均勝電子不久前又收購了美國KSS和德國的TechniSat Digital Gmbh汽車業務,交易完成后,均勝電子國外資產和業務占比進一步提高。
對此,陳元智表示,汽車零部件企業要從全球視角關注自身發展,海外并購是零部件企業國際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并購既能帶來財務收益,也能提升技術能力和競爭力,但風險也很大,零部件企業需注意并購企業所在國的環境、法律和文化等問題。
■ 出口夯實國際售后市場
我國是汽車零部件出口大國,在汽車商品出口貿易中,零部件一直占據75%的大多數份額,且出口產品主要以輪胎、車輪、發動機、車身零件等產品為主。
躍嶺股份主要以鋁合金車輪出口為主,近幾年出口占總銷售額的比例都在90%以上。其產品出口到美國、日本、歐洲等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差異化、個性化、時尚化等特點在國際汽車鋁車輪售后改裝市場形成競爭優勢,2015年出口國際市場排名國內企業第六位。
2013~2015年,主要生產汽車發動機進排氣門系列產品的登云股份,國外市場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逐年提高,由45.87%增至54.67%,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并獲得了良好口碑。此外,登云股份還在美國設立全資子公司,以自有品牌在美國市場銷售。
隆基機械是國內主要制動部件產品出口企業之一,其70%的產品銷往國外,其中大部分進入國外AM(售后)市場,少量進入OEM(配套)市場,與國際知名零部件經銷商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在此基礎上,隆基機械繼續加強國際化發展,加大國際市場配套和高端售后市場的開拓力度。
■ 產品配套向高端拓展
伴隨國際化步伐的加快,很多零部件企業不滿足于“小打小鬧”的低層次配套,慢慢向著技術水平更高、產品層次更高的高端配套邁進。
中原內配是國內具有大批量生產歐Ⅴ、歐Ⅵ以上排放發動機氣缸套的企業,在高性能低碳發動機方面已成為美國通用、福特、康明斯等歐Ⅴ新機型摩擦副領域的首席技術伙伴;并且進入國外整車企業的全球采購體系,與奔馳、通用、菲亞特、沃爾沃等合作開發了節能高效發動機氣缸套。
萬豐奧威近幾年出口收入占同期主營業務收入比重超過50%,產品主要出口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旗下萬豐鎂瑞丁與汽車整車廠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成為通用全球戰略供應商、陸虎中國獨家配套供應商,進入了日本豐田體系,并進一步提升了寶馬、通用、福特的市場份額。
配套高端市場必須有先進的技術和過硬的產品質量,這是核心,也是基礎。陳元智認為,零部件企業國際化發展既要高瞻遠矚,更要腳踏實地。從基礎做起,抓產品質量、提高研發能力,具備能夠與國際零部件巨人競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