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產銷快訊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統計的12090家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為32117億元,同比增長8.29%,這一增長率水平高于整體汽車行業4.73%和汽車制造業1.68%的水平;利潤總額2464億元,同比增長13.41%,也明顯好于整體汽車行業1.74%和汽車制造業-5.62%的增幅。
表面上看上述數據,似乎汽車零部件行業依舊向好。但事實上卻不盡然。
行業分化嚴重
事實上,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提升,汽車消費市場趨于飽和,而作為汽車業重要一環的零部件企業,也遭受了“池魚”之禍。
根據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汽車制造業規模較大的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收入同比增長20.09% ,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8.09% ,2014年全國汽車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2.08% ,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7.90% 。可見,2014年我國汽車行業的增幅出現很大程度的下降。
對此,有分析人士也表示出擔憂,從2015年開始,一些中小型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發展相較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還是很“吃力”的,部分企業因知名度不夠,所以訂單少、甚至有些只是一間很小的修車廠,除修車外在自己的“小車間”里還生產和制造一些“小件”來維持正常生計。
有分析資料顯示,2015年汽車零部件行業不同企業的表現千差萬別,兩極分化嚴重。那些注重技術創新、長期下功夫開發新產品、積蓄足夠技術資源的零部件企業,對經濟新常態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反之,適應能力就很弱。凡是能夠適應新常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都能夠維持正常的銷量、銷售收入和利潤,也就能夠持續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有數萬家企業,整體規模不小,但是,低端產品過多,高端產品極少。高端零部件附加值高,低端零部件附加值低。在經濟新常態下,擁有高端產品的零部件企業的利潤下滑幅度遠低于做低端產品的零部件企業。
據了解,在20多家已發布2015年度公告的零部件上市公司中,有不少汽車零部件企業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出現下滑,比如東風科技、啟明股份、福達股份等。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是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弱勢企業習慣依靠圖紙進行模式化生產、強勢企業習慣走技術創新路線尋求長期發展所形成的差別,也是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兩極分化的最根本原因。
質量縮水引發“信任”危機
此外,質量不過硬也是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
浙商證券高級理財顧問朱文濤表示:“由于原料及人工成本的不斷增加,而主機廠又不斷地對采購成本進行控制,零部件企業的日子愈發的難過。這就導致零部件配套市場存在著部分問題,有部分企業只會考慮短期利益,在質量上縮減其本身應該具備的各類加工原料,只圖獲取一時的合作機會。”
“這樣或許會在交貨時讓人無法察覺,但是在零部件使用期間,一定會存在問題。而這些問題小則影響企業發展,大則傷害消費者生命,一旦問題暴露,企業也將很難在主機配套領域繼續發展,這無疑是切斷了企業發展的源頭。反之,重視客戶滿意度的企業更多地會考慮發展長期合作,雖然單件零件從造價和多方面因素考慮利潤較小,但長期合作的利潤也是相當可觀的。從采購商的角度認為,能夠滿足主機廠成本、質量等多方面因素的供應商才能夠在此領域里做得有聲有色,真正地把客戶需求放在第一位的企業,才會在當今的市場環境下持續前進。因此,客戶滿意度的高低將直接決定企業發展前景。”朱文濤補充道。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本土零部件企業卻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境地。現階段汽車企業的核心供應商幾乎絕大多數為外商合資零部件企業壟斷,考慮外商合資零部件企業的盈利和銷售模式,中國零部件企業的出路如何,成為眼下產業面臨的嚴峻問題。
以轉型謀轉機 “掘金”售后市場
“目前看來,在一定時期內國內大多數汽車零部件企業銷售額較低的情況下,與銷售額高達百億甚至上千億的跨國大型企業相比,中國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家企業規模明顯相較小了一些。在銷售國內市場的同時,我國汽車零部件的出口量也是可以增加整體盈利的,而且中國的制造業出口向來在世界以廉價聞名,跨國大型企業為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開拓新興市場還向低成本國家大規模轉移生產和制造的環節。”朱文濤講道。
從朱文濤的觀點來看,行業規模較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展的“絆腳石”,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以車用濾清器行業為例,去年商用車銷量大幅下滑,盡管原材料價格有所下降,但整車配套價格也在下降,很多公司實施轉型升級,雖然效果比較明顯,但去年產值也只能做到與前年基本持平。
此外,隨著汽車行業競爭的加劇,客戶的選擇也越來越挑剔,只是強調單一方面優勢的零部件已經很難讓客戶滿意。客戶滿意所包含的內容也是越來越豐富,是否能達到有質量、有技術,低成本等的考慮越來越多,讓客戶滿意可能成為評價一個零部件公司能否在競爭環境基業“長久不衰”的一個最好標準。
然而,從節能、安全、交通等外部影響因素,汽車及相關產業政策法規影響因素考慮,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另一個重要客戶市場是售后市場,汽車零部件的質量問題在我國售后市場的表現更加突出。
根據《2015-2020年中國汽配城投資規劃及招商策略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售后市場將呈現飛躍式的增長。如果售后市場假冒偽劣這一問題不解決,將對我國汽車零部件品質的提升造成很大的影響。
對此,朱文濤認為,“目前很多汽車零部件企業為了分攤市場風險,除了主營業務汽車零部件外,也不斷拓展其他行業的業務,比如柴油機企業的產品也應用于船舶、萬豐配套飛機等產業。因此統計出的數據可能并不能真實反映實際情況。此外,企業其他配套業務的營業收入、一些主流企業提升的海外業務以及國家統計局統計企業數量的增加,也意味著總營業收入會提升。”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國汽車產業需要在“十三五”期間建立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零部件供應體系來應對國際挑戰,這也就要求零部件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力度、夯實基本功、進軍高端產品。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在國際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帶動中國汽車產業鏈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