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失,要想保持中國制造的優勢,實現制造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轉型,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提升資本回報率。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就是通過信息化提升企業運營管理能力,打造智慧型的制造企業,智慧轉型需要具備的五大“求生”能力:自主創新能力、供應鏈整合能力、精細成本控制能力、一體化運營能力、關鍵過程制造能力。
模具行業是制造產業的重要領域,具有多品種、小批量,按訂單定制,新產品研發頻率高等特點,在這一行業領域,自主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甚至可以說是制造企業智慧轉型的關鍵。面對當前制造業增速放緩、利潤稀薄的產業現狀,一方面制造企業需要擴大內銷和涉足新領域發展適銷產品,積極進行產品研發創新,建立數字化信息技術平臺、突破關鍵技術、提升技術水平,以降低技術操作人員和相關人員成本。另一方面企業生產專有技術密集型的小批量、特殊用途的產品,也可有效降低成本,抵抗大環境的經濟低迷。因此,如何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眾多模具企業乃至更多的制造企業關注的話題。
通過使用信息技術助力自主創新,相當一批模具制造企業走上了智慧轉型之路,實現了效益騰飛,行業龍頭企業易模塑就是其中的典范。引入信息化后,易模塑可以通過PDM系統對設計研發環節數據準確響應、及時反饋,有效地避免了數據斷層的產生,縮短了產品開發周期,提高了研發效率,控制了研發成本。同時,通過PDM系統集成,企業還成功打通研發與生產、領料、入庫等環節,令產品管理數據與系統中數據緊密整合,實現了運營管理的研發制造一體化,在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研發能力的同時,大大削減了因產品數據問題造成的訂單交貨延遲和不必要的成本浪費,在不增加生產能力的情況下提升了企業運營效益。
當前經濟形勢下,為了擺脫危機的影響,各國都在加大研發投入,發展信息、生物、數字制造、綠色能源等高端技術領域。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新的產業革命提供了技術支撐,新的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條件正在加速地形成。無疑,誰能在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掌握發展的主動權,率先復蘇并走向經濟的繁榮。
而對于漫長寒冬中的中國模具制造企業而言,提升并強化自主創新能力,也成為模具企業盡早擺脫微笑曲線的底端位置,盡快實現往設計與研發兩端游走,獲取更高產品附加值的關鍵突圍方向。
近年來,國內外市場對我國鑄件需求量不斷增長,尤其是不銹鋼五金鑄件備受寵愛。對此,總結出兩大原因:其一,隨著我國經濟地位的不斷提升和我國鑄件行業的不斷發展,五金鑄件產品越來越多的出口到其他國家,海外需求的增加直接拉動了我國鑄件制造企業的產品產量的增加。其二,高品質贏天下,國內五金鑄件產品質量的提高也是其需求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
只有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力爭占領高端技術的自主研發科技與使用權,才能為鑄件行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市場基礎,而這也是發展壓鑄模具業的關鍵所在。同時,壓鑄業要充分利用政策優勢,抓住發展機遇,促進自身發展。我國政府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國內壓鑄、鑄造產業的發展.正是這些政策的出臺夯實了壓鑄業、制造業的發展基礎,為其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如政府在新上壓鑄項目的審批上可簡化程序,減少環節,實施暢通式的服務;對符合產業政策發展的壓鑄企業,尤其是在循環經濟、安全生產、環保清潔生產和節能方面作出顯著成效的,政府在稅收體制上給予減免優惠,減少企業負擔,促進企業發展;另外,政府對本轄區內的金融機構進行宏觀調控,鼓勵、支持本地壓鑄、鑄造企業的融資與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