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器人產業已上升至國家級戰略層面
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長期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紛紛推出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國家戰略規劃。中國目前正處于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定性階段,必須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引領和支撐經濟發展。因此,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大力發展中國民族品牌機器人產業,對于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2014年6月,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大會上重點指出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機器人革命”正影響全球制造業格局,這無疑將機器人產業發展推向國家級戰略層面。
二、工業4.0下的新型制造模式
工業4.0的主題是智能制造和智慧工廠,其核心就是構建信息物理系統,通過物聯網和互聯網實現物與物、機器與機器、機器與人的數據信息交流、交互,即將設備、生產線、產品、工廠、供應商、客戶緊密地連接在一起,建立智能工廠,實現智能生產。德國提出“工業4.0”以及美國推出的“工業互聯網”都是“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的表現。在未來的社會,無數的機器、工廠車間與人之間都用一張大網聯結起來,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分析,大力節減制造環節的損耗。“工業4.0”將推動全球智能制造升級浪潮,實現眾多行業制造模式的變革。
工業4.0模式下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分析
三、中國制造2025”邁向工業強國藍圖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規劃的核心是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占先機、取得突破,以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規劃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首次出現“工業互聯網”概念,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規劃的切入點就是抓住智能制造搶占新一輪產業革命中的制高點。
四、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伴隨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以及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我國勞動力紅利時代即將結束,面臨迫切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這使國內機器人產業迎來了大發展的春天。我國繼201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后,2014年機器人銷量又創新高,預計2017年工業機器人保有量有望達到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