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太格特30多年前發明的電動助力轉向遠遠勝過了傳統的液壓技術,并使公司自身成為了豐田汽車公司的最大供應商。到目前為止,公司生產的汽車部件總數已經過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四分之一。
零部件行業的危機感
捷太格特的日本大阪分公司社長安形哲夫(Tetsuo Agata)表示,如果公司無法生產出滿足無人駕駛汽車需要的新產品,他們將陷入無法再供應汽車零部件的絕境。
現年62歲的安形哲夫在名古屋接受采訪時說:“公司正在失去商業基礎,如果我們不能迎頭趕上,公司就會沉淪。我有一種強烈的危機感。”
轉向系統在龐大的汽車部件供應鏈中是一個重要的紐帶,而目前無人駕駛技術正在逐漸扭轉現有的汽車工業,轉向系統想要生存,就必須去適應現在的形勢。
豐田,日產等傳統汽車廠商目前正在與特斯拉,谷歌,優步等新興勢力激烈地競爭。豐田、日產正在加速研發高速公路自動駕駛系統,爭取明年面世,而谷歌和優步正在全力進行無人駕駛汽車的路測。
思邁汽車咨詢有限公司的分析師Goro Tanamachi稱,隨著汽車工業步入無人駕駛時代,眾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會受到極大影響,轉向,制動,變速以及其他動力傳動系統相關的汽車零部件都會有所震蕩。
線傳轉向技術是出路
安形哲夫預計,利用軟件向車輛發送命令的線傳轉向系統(Steer-by-wire system)會成為主流,如果捷太格特公司無法在相關軟件方面取得成就,公司發展會大大落后。據悉,該項技術無需轉動方向盤,只要接收到軟件發出的指令就能完成對車輛行駛方向的判斷并控制車輪進行相應轉向。
安形哲夫稱:“公司不能在線傳轉向系統方面落于人后,如果我們無法成功,我們就無法繼續發展。”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公司向大學及實驗室派出了研究人員,并著力發展相關專門技術。
安形哲夫希望將公司的研究團隊擴大至現有的三倍,從目前的10人發展至30人左右,并于明年將公司的資本支出增加17%,使其達到約800億日元(約合6.6億美元)。
如果捷太格特公司不能緊跟最新技術的發展,他們的命運就會變得像30年前自己的競爭對手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