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發展前景廣闊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工業機器人產業已進入初步產業化階段,并呈快速增長態勢。 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大會上講話指出,機器人是“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隨著《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科技發展“十三五”專項規劃》、《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發布,機器人產業正在上升為重要的國家戰略。
機器人產業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方向和主戰場,規劃發展好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產業是貫徹省委、省政府加快推進安徽工業轉型升級重大決策的重要途徑,也是蕪湖市打造產業升級版、實現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實施“8+2”重大經濟增長點培育工程的重大舉措。蕪湖市機器人產業基地的建設和培育,對于推進落實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壯大安徽省智能裝備產業規模、促進全省工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產業集聚步伐加快
蕪湖市在鳩江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3.53平方公里機器人產業園,2013年12月啟動實施一期核心起步區1012畝,主要布局機器人整機、驅動及控制系統、伺服電機、精密減速機項目。
自2013年10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批復實施蕪馬合機器人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以來,蕪湖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一批重點企業和項目加快落戶,形成面向汽車、機械、家電、冶金、輕工等應用領域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基礎。圍繞構建機器人全產業鏈發展目標,蕪湖市已初步形成以埃夫特、日本HIBOT、楊森等企業為龍頭的整機企業集群,以奧一精機、翡葉動力、固高自動化、中山大洋電機、博美德伺服系統等企業為龍頭的關鍵零部件企業集群,以藍姆、瑞祥工業、華研機器人、金三氏數控等系統集成企業集群的機器人全產業鏈集聚發展態勢。
企業加快簽約落戶。全市已簽約落戶企業數從2012年集聚區申報之初的5家企業,到目前的46家。其中工業機器人企業15戶,服務機器人和特種機器人4戶,核心及關鍵零部件企業6戶,系統集成企業18戶,產業技術研究院3戶。
項目加快落地開工。累計實施機器人產業重點項目61個,總投資達100億元,目前在建項目52個,總投資68億元,截至今年8月累計完成投資25億元,其中工業機器人項目23個,服務機器人項目3個,核心零部件項目6個,系統集成項目13個,研發平臺項目4個,其他項目3個。意大利CMA、加拿大扎巴克、天津赑鑫等一批國內外機器人產業龍頭企業落戶集聚區。正在洽談即將落戶的有上海新時達、哈爾濱奧松等14家企業。
開放合作取得突破。堅持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兩條腿”走路,積極銜接日本、德國、意大利、韓國、瑞士等機器人技術發達國家,尋求與海外產業資本、行業領先企業、國際技術團隊的投資技術合作,提高產業發展核心技術集成創新能力。與全球噴涂機器人核心企業意大利CMA公司投資合作進展順利,德國kuka蕪湖基地項目進入董事會決策程序,引進加拿大扎巴克投資建設包裝自動化項目。
龍頭企業牽引帶動
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是中國機器人產業創新聯盟和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發起人和副主席單位,所研制的國內首臺重載165公斤機器人載入中國企業創新紀錄,形成系列化工業機器人整機研發和制造能力,負載范圍覆蓋3kg至400kg,應用領域涵蓋點焊、弧焊、搬運、碼垛、切割、打磨等多個行業,2014年六關節型機器人實現銷售835臺,銷量位居國產機器人企業首位,2015年預計銷售2000臺。公司創新性成果“汽車裝配線摩擦輸送關鍵技術及成套裝備”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承擔多項國家級科技項目,包括“863”計劃4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計劃3項,發改委智能制造專項4項,參與機器人行業國家標準制定3項。
蕪湖奧一精機有限公司從事精密減速機研發生產,力爭突破精密減速機的國外技術壟斷,實現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先后引進了一批高精尖的生產、檢測設備,具有液壓回轉、軋機用齒輪箱系列、圓柱齒輪、中硬齒面、硬齒面、擺線針輪、圓弧蝸輪蝸桿、三環、電動滾筒、模塊化齒輪減速電機等各種規格減速機的生產能力。產品可在機器人、運輸、起重、鋼鐵、冶金、船舶、化工、制藥等行業中得到廣泛使用。
安徽瑞祥工業公司致力于汽車焊裝夾具、焊裝自動化柔性生產線、沖壓自動化輸送、開發與制造。公司主要面向汽車自動生產線應用,將工業機器人與外圍夾具、輸送設備相結合,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車身自動焊裝線、多車型柔性化共線生產線等成套設備,改變了國內在該領域依賴進口的局面,在奇瑞汽車、江淮汽車、長城汽車、東風汽車等車企中廣泛應用。
產業配套加快完善
經過幾年的謀劃發展,蕪湖機器人產業基地圍繞打造機器人上下游全產業鏈,統籌高效推進各項工作,構建了包括培育龍頭、政策支持、投資融資、人才引進、技術研發、檢驗檢測等方面的產業發展支撐體系。
1、技術研發體系。加強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等知名高校院所進行戰略合作,組建5個專業機器人技術與研發機構,包括蔡鶴皋院士工作站、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會士工作站,蕪湖哈特、安普、賽寶3個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牽頭成立安徽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為落戶蕪湖的機器人企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研發、技術轉化及平臺服務支持。
2、投資融資體系。構建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機構重點扶持、擔保機構補貼支持、新型融資籌集資金”的多元化投入新機制。一是成立濱江智能公司,作為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投融資管理平臺。二是設立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運用風險投資、擔保費用補貼、風險補償、技術研發補貼、應用推廣補貼、并購投資等多種支持方式。三是成立機器人產業擔保基金,依托民強擔保有限公司,建立擔保費用補貼和貸款凈損失縣區分擔補償機制,支持機器人中小企業融資。四是鼓勵和支持機器人骨干企業通過改制上市、引進戰略投資者、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融資。五是鼓勵和支持機器人企業通過訂單貸款、發行短期融資券、中小企業集合債、集合票據、信托產品、動產抵押、股權出資、商標及品牌質押等新型融資方式籌集資金。
3、應用推廣體系。為促進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發,實現機器人整體水平的提高,按照“市場化取向、差異化發展”的競爭戰略,一是實行應用推廣補貼政策,力促地產機器人規模化應用,提高應用企業首批次購買蕪湖機器人產品補貼標準,鼓勵更多的行業龍頭企業使用機器人,推動整機企業在一些量大面廣的應用領域率先取得突破。二是對外地企業購買蕪湖機器人實行按銷售收入定額補貼,逐步擴大蕪湖機器人產品整體營銷能力和市場占有率,加快機器人在更多行業和企業中的應用。
4、政策支持體系。在全國率先出臺《蕪湖市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若干政策》,制定《蕪湖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和《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擔保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政策,從項目落戶、設立研發機構、產品銷售和市場應用、產業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引進等方面全方位扶持機器人產業發展。
5、人才支撐體系。一是積極打造人才高地。對機器人研發機構培養和使用博士、碩士等相關專業人才進行補助;對產業研究院提供人員編制落實、人才補貼、居住保障等方面支持。同時,通過建立高端產業人才需求對接機制、積極申報國家人才政策支持,打造人才高地。二是建立人才梯次培養機制。按照不同層次的產業人才需求,培養機器人產業博士、碩士、本科、專科以及一線工人,形成產業人才梯次配置。
6、檢驗檢測體系。規劃建設國家工業機器人產品質量與可靠性公共檢測中心項目,立足蕪湖作為國產機器人產業發展核心基地目標,完成整機與零部件性能檢測室、控制系統軟件質量評測室等五個重點檢驗檢測實驗室建設,促進工業機器人關鍵核心部件和整機水平優化提升,構建服務中部地區機器人和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的第三方檢驗檢測認證體系。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成立了安徽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組建了哈爾濱工業大學蔡鶴皋院士工作站、香港科技大學李澤湘會士工作站、哈特機器人產業研究院、安普機器人研究院,開辦了機器人工程碩士教育、機器人方向本科教育、應用技術職業教育;組建服務機器人研發中心,籌建日本HI-BOT公司全球研發中心、國家工業機器人檢驗檢測中心;努力引進培養國內外行業領軍人才和應用型人才,打造工業機器人技術研發創新高地。
重點項目有序推進
2015年蕪湖市機器人產業基地在建項目57個,項目總投資92.5億元,建成后預計可新增年銷售收入100億元。已建成埃夫特萬臺機器人主機、歐凱羅博特機器人有限公司智能服務機器人、中安重工自動化裝備有限公司高速柔性機械手研發產業化、金三氏全自動玻璃堆垛鋪紙機器人等重點項目,重點推進奧一精密減速機、行健智能機器人、艾博系統集成賽寶檢測中心等項目建設。
主要包括:
1、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年產10000臺套工業機器人整機項目,總投資6億元。
2、蕪湖歐凱羅博特機器人有限公司服務機器人項目,總投資5.5億元。
3、蕪湖翡葉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0萬臺交流伺服電機項目,總投資2億元。
4、蕪湖大洋電機新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工業伺服電機及汽車起動電機及發電機項目,總投資6億元。
5、蕪湖順景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機器人集成應用項目,總投資1.3億元。
6、藍姆工業自動化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機器人焊裝生產線系統集成項目,總投資1.6億元。
7、蕪湖華研機器人裝備有限公司清洗機器人項目,總投資5億元。
8、蕪湖濱江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哈特和安普機器人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機器人研究院項目,總投資1.5億元。
9、蕪湖陀曼精機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00臺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化柔性生產線項目,總投資3億元。
10、蕪湖金三氏數控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動玻璃堆垛鋪紙機器人項目,總投資1.5億元。
11、蕪湖迅邁通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六軸貼片機器人項目,總投資1億元。
目標明確思路清晰
機器人產業基地力爭到2017年,產值不低于80億元,2020年實現產值200億元,積極爭取以500億元為奮斗目標。實現核心零部件的突破和量產,重點發展機器人整機、核心零部件、系統集成應用等領域,努力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機器人產業基地。
基地的發展思路:一是向智能制造領域跨越。圍繞“中國制造2025戰略”,按照工業4.0思路,打造“互聯網+制造業”的智能制造模式,實現工業機器人向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向工業自動化領域延伸,努力拓展市場。二是向服務機器人拓展。適應機器人市場發展趨勢,在做好工業機器人發展的同時,啟動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研究與發展;成立服務機器人工作小組統籌協調推進有關具體工作,重點引進和打造四類服務機器人:醫療康復護理、養老助殘類機器人,與智能家居相結合的家庭服務類機器人,導購送餐等餐飲服務業機器人,擦窗戶、管道檢測等社會專業服務機器人。
推進舉措扎實有效
1、在整機關鍵技術領域,采用本土培育和國外引進“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帶動產業整體發展。
2、在核心零部件領域,加快控制器、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減速器大批量產業化,重點培育一批龍頭企業,促進國產化進程。
3、在系統集成領域,通過引進一批優質企業,提升行業總體水平,充分發揮系統集成在整機制造商與用戶終端之間的紐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