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未來
隨著工業“4.0”這個新“智造”時代的到來,中國的汽車工業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汽車工業是最可能率先實現智能制造的行業,由此可以預見的是,智能化成為未來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一環。在《中國制造2025》計劃中,“智造”無疑是最核心的部分。從制造到“智造”,再從“質造”到“志造”,中國汽車品牌的最終強大,將是《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終極目標。“工業4.0”正是指代以智能制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汽車行業作為制造業中技術含量、智能化程度較高,產業集中度較高的代表,無疑將成為工業4.0的先導陣地。從制造到“智造”,中國的汽車工業格局必將發生巨大變遷,面對這場全新的革命,中國汽車將開足馬力,邁步向前,尋找汽車工業“4.0”時代的中國機會。
從制造到智造
產品技術雙重飛躍鏡頭
5月25日,首屆亞洲消費電子展在上海舉行,全場最大的“明星”莫過于兩款“未來之車”:一輛奧迪R8 e-tron和一輛奔馳智能駕駛概念車F015。它們身上的“特異功能”——無人駕駛,代表著未來智能汽車的終極目標。
“智造”,無疑是《中國制造2025》計劃最核心的部分。對汽車而言,它一方面代表著產品——智能化汽車,另一方面也指代著技術——智能化制造。
未來智能汽車作為智能制造的重要范疇之一,將實現人、車、路和基礎設施之間實時四維信息交互,帶來交通生態的嶄新變革,道路擁堵、空氣污染的困局將得以緩解。
技術方面,未來的汽車制造將以智能工廠為載體,以關鍵制造環節智能化為核心,以端到端數據流為基礎、以網絡互聯為支撐等特征,可有效縮短產品研制周期、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降低資源能源消耗。而制造過程中,完全由機器人參與生產的“無人化工廠”也將成為可能。
從“制造”到“智造”,看似僅有一字之差,卻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更迭。
經歷過從無到有的30年,中國汽車工業如今已站在通往未來10年的全新起跑線上!
今年5月,國務院公布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作為中國版的“工業4.0”規劃,該計劃被視為中國制造強國建設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拉開了中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序幕。汽車行業作為制造業中技術含量、智能化程度較高,產業集中度較高的代表,必然成為工業4.0的先導陣地。
回望歷史,在“學習”和“模仿”中成長起來的中國汽車工業,不僅產品競爭力薄弱,也難以突破技術壁壘。不過,隨著工業“4.0”這個新“智造”時代的到來,讓中國的汽車工業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面對難得的歷史機遇,一些中國汽車品牌已經暗自發力。就在不久前,長安汽車宣布了其未來十年的發展戰略,明確指出到2025年將實現全自動駕駛汽車,并進行產業化應用。展望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通過融合智能制造、云服務、移動互聯技術、新能源等技術,實現全新的汽車制造模式。
發令槍已經響起,如何跑好第一棒“智取”未來,顯得尤為關鍵。
從智造到質造
“世界工廠”品質升級鏡頭
5 月 22 日,一輛沃爾沃 S60 Intion緩緩駛下沃爾沃汽車成都工廠的生產線,成為中國出口美國市場的首款豪車。國產豪車成功進入美國市場,這在中國汽車工業史上尚屬首次。
在《中國制造2025》計劃中,代表智造的“創新驅動”和強調質造的“質量為先”,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表明了國家對“中國智造”走以質取勝發展道路的決心。
作為“世界工廠”,中國早在2010年就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值得稱贊的是,如今made in china的汽車,品質提升明顯。未來,“中國質造”將成為最終“中國智造”去向何方的本源。
除了像沃爾沃這種在華投產的合資品牌出口國外,長城、長安、吉利、奇瑞、江淮等中國汽車品牌也走出國門,走向了世界。證明了中國自主汽車的品質。
一些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也從側面證明中國制造汽車整體品質的上升之路。去年底剛剛發布的JDPower2014新車質量研究數據報告顯示,中國新車質量持續大幅提升,中國汽車品牌和國際品牌之間差距進一步縮小。
從質造到志造
中國品牌強勢崛起鏡頭
今年上海車展,長城直接“沖進”豪車館,將展臺擺在奔馳的對面“叫板”,顯示出中國品牌不畏挑戰的決心。
《中國制造2025》的主角,毫無疑問是中國自主品牌和民族汽車工業。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2015年中國車市最大亮點,就是中國汽車品牌的強勢崛起。
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冠”長安汽車共銷售自主乘用車54.88萬輛,同比增長40%。在乘用車市場中銷量排名第四,已經超越了很多主流合資品牌。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在車市增速最快的SUV領域,長城哈弗牢牢占領著冠軍的位置,而且銷量前十強中,中國自主品牌車型就占了6席。
……從“質造”到“志造”,中國汽車品牌的最終強大,才是《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