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主打機器人安全的Knightscope公司已經吸引了上百家客戶,通過將高科技機器人技術應用到安保領域,成功地研發出了具有自動識別功能和安保巡邏作用的K5機器人,這種機器人不僅能夠替代人類進行安全工作的維護,甚至還會智能化的發出各種信號用來防范不法分子。
在巨頭的青睞和VC的瘋狂投資之下,機器人領域成為了互聯網+時代的風口,機器人的發展日漸興盛。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日前也公開表示:“未來萬科的物業服務將會批量使用機器人,未來萬科40%的工作崗位都會被機器人所取代。”
未來有多少工作機會等著你?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先進生產技術和新的生產要素被應用到生產和生活當中。自動化、高效能的生產模式將機器人帶進了生產領域,機器人作為生產當中的主力,勢必會將一大批的產業工人趕下生產線,搶走他們的飯碗,給中國的就業問題帶來嚴峻考驗。
一個機器人可以代替10個產業工人。傳統制造業面臨的危機,如一路上漲的人工成本,企業將視角鎖定在新生產要素的應用選擇上,加快引入機器人的節奏。“機器人可以24小時不停工作,不像人那樣偶爾會倦怠或有點小情緒而影響效率;機器人加工工件可以精確到幾微米,誤差可能比頭發絲還細小;據評估啟用機器人的生產線,其產能是一般車間的3倍。”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現在的三四線城市,部分制造業都開始倚重機器人,因為其生產所帶來的利益價值比原來要高出許多。
機器人會干掉你的飯碗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人提出應用機器人進行企業生產的宏偉構想,但迫于當時機器人技術、生產、應用成本過高和大批廉價勞動力的存在,機器人并沒有普及到流水線當中參加作業。隨著勞動成本的普遍提升和企業實力的日益雄厚,大規模引進機器人已經成為一種工業生產趨勢。進入工業4.0時代之后,國內很多的企業加快了機械自動化進程,根據麥肯錫咨詢公司預測,到2025年機器人在制造業、服務業上創造的產值將從1.7萬億美元增加到4.5萬億美元。
被富士康稱為秘密武器的Foxbot是由富士康自主研發完成的機器人,這個機器人被用于進行產品的裝配任務,完成富士康流水線產品的操作。這些機器人代替了部分人工勞作,整體上改進了富士康的生產效率和操作章程,使之在與蘋果、小米等企業的合作中掌握優勢。到目前為止,富士康的機器人軍團已經突破了5萬臺,未來仍有不斷上升的趨勢。作為中國著名的代工生產集團,富士康近60萬的員工在與日俱增的機器人生產大軍壓力面前,就業崗位岌岌可危。
不僅流水線上的工人要被機器人干掉,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們也面臨來自機器人的競爭壓力,就連辦公室職員也不能“幸免”。
不久前,阿里聯合富士康向日本一家機器人控股公司進行戰略注資,用于未來機器人產業的研發和生產。這家機器人公司到目前為止已經成功研制出全球首個具有感情的機器人產品Pepper。這臺情感機器人不僅僅用于代工生產,未來將會用于客戶接待和客戶關系維護,以便于更深層次的進行企業業務處理。阿里作為機器人項目的投資者,必定會身先士卒,利用機器人代替一部分的人力,進行智能化管理操作。
在大數據、物聯網和云計算不斷深化的時代,機器人產業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智能機器人將有望被應用到醫療、公共事業、售后服務等諸多領域,尤其是高端智能行業的一些人工工作將會被情感或智能機器人所取代,到那時,國人的就業崗位將會進一步減少。
人工智能時代的“幸存者”
目前,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新興產業,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將其作為未來發展的主戰場。但是面對機器人產業的大力發展,國內外的很多學者對此提出質疑。特斯拉之父埃隆·馬斯克就曾經提出“機器人背叛人類并非科學幻想,而是一個現實存在的威脅”,并將人工智能比作惡魔;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也對此表示擔憂,他認為人工智能一旦脫離控制,就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后果,甚至導致人類滅亡,發展機器人產業存在著巨大的潛在風險。在眾多科學家看來,智能機器人的大規模發展就像是在地球上重新塑造一個新的物種,一旦這個物種脫離人類的掌控,就有可能像電影中所描繪的那樣,走向人類的對立面,對人類安全構成威脅。此項質疑的發出對正在前進的機器人產業敲響了警鐘。
雖然機器人無法完全替代人工,但在中國機器人和你搶飯碗的時代已經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