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協同創新中心落戶深圳
有望在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上取得突破
截至去年底,深圳擁有專業機器人企業達到200家;通過拓展業務,開始涉足機器人及智能產品領域的企業超過3000家。未來,深圳如何在全國乃至全球機器人發展浪潮中占據先機?8月17日,來自清華大學、香港大學、澳門大學、臺灣大學等科研院所的專家聚集深圳,在2015兩岸四地機器人協同創新論壇上就此展開探討。
當日,論壇發布了兩岸四地機器人協同路線圖,宣讀并簽署了《發起成立兩岸四地機器人協同創新中心倡議書》,希望以創新中心為機器人企業提供實質性的技術支持,促進兩岸四地機器人技術及產業的產、學、研合作創新。
“協同創新聚焦在機器人領域是一項開創性的工作,港澳臺可以利用內地的科技人才、技術、資金、市場,內地可利用港澳臺國際合作渠道廣的優勢。”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勤對中國機器人產業表達了期望,希望中國能夠在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上取得突破。
據悉,兩岸四地機器人協同創新中心目前設置在深圳市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內。創新中心的實驗室由臺灣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沈陽自動化所、清華大學、深圳市機器人研究院等機構的專家共同成立。中心理事會成員由兩岸四地實驗室政府及行業代表組成。中心顧問委員會成員是國際機器人知名專家、政府及行業的領導。中心的經費包括研究項目經費、建設與開放經費和產業化的經費,由政府和社會力量共同捐助。
中心技術研究的方向包括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整合技術,可以應用在鐳射切割、焊接、涂膠、拋光、去毛邊等工作。還有醫療護理、康復機器人,服務型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水下機器人,微型機器人,智能交通技術等。
中心計劃在成立3個月內,和各個高校、院所、研究院簽訂共建協議;成立6個月內,各個實驗室要確立研究方向;1年內,人員單位進駐創新中心開展實質性科學研究,開始自主爭取相關項目的經費;兩年內,與企業緊密結合的科研文化在國民經濟主戰場發揮實質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