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面前,單靠人類血肉之軀滅火和救援,能力有限,還可能在救援過程中造成二次傷亡。那么,機器人能不能幫上忙?
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機器人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消防救援機器人也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應用分支,雖然還不足以完全替代消防員上陣,不過在輔助救援方面,還是能發揮一些作用。
以下是一些看起來或許能一用的機器人。
1、雪炮滅火機器人

(圖1、雪炮滅火機器人)
這是已經在國內一些消防部門實裝的滅火機器人--陸虎60雪炮車,德國施密茨公司產品。
它更確切的定位,是一臺半智能化的高壓水炮滅火車,重2.3噸,行駛時速最高40公里,那個粗大的炮筒起降時間只要4秒,噴出的水柱最遠達60米,可遠程控制,到更接近火源的地方滅火。
事實上除了噴水滅火,那個大炮筒更大的作用是吹風排煙,它的功率高達35千瓦,裝上扇葉,每小時風量可到9萬立方米,風速可達每小時165公里,吹散濃煙、開闊救援視野的一把好手。
雖然不是那個豪車路虎,這個陸虎也不便宜,每臺價值200萬元左右,所以還沒能大量推廣應用。但和生命相比,哪個貴呢?
2、SAFFiR消防機器人

(圖2、SAFFiR消防機器人)
這是美國海軍正在開發的一款滅火機器人,全稱"船舶自動滅火機器人"(SAFFiR)。
外形接近人類,依靠雙足站立行走,裝有紅外、激光、測距等多種傳感器,能夠自己跨越障礙物,在滾滾濃煙中也能辨明方向,行動自如。
經過專門設計,它還能達到指定位置自行操作水管滅火等,不過目前原型階段還要依靠研究人員從控制臺發出行動指令,還沒法自動執行滅火任務。
因為是美國海軍為自家的艦船消防安全設計的,所以叫船舶機器人,不過將來應用到其他地方也是沒問題的,只是得先進入民用。
3、RoboCue救援機器人

(圖3、RoboCue救援機器人)
日本消防廳研發的Robocue救援機器人,有兩只螃蟹鉗一樣的機械臂,作用是進入到人類救援隊不能達到的事故現場,比如火勢兇猛、爆炸或濃煙彌漫的房子里,搜救被困人員。
RoboCue由操作員遠程控制,它還配備超聲波傳感器和紅外攝像機,可以在視覺不暢的災害現場搜尋被困人員,然后用兩只機械臂將傷者輕柔地裝載到一張床板上,轉移到安全地帶。
4、Bear救援機器人

(圖4、Bear救援機器人)
大熊機器人實際上是美國VecnaRobotics公司的戰場救援機器人,戰場能用,常規的火災、爆炸、地震等災害救援自然也不在話下。
它可以抱起227公斤的重量,而且由于運用了動態平衡技術,能保持上身直立的負重姿態1個小時不變,避免因劇烈顛簸給傷員造成二次傷害。
兩種行進模式,平順路上用輪子,崎嶇路上會"屈膝"降低重心,并換成履帶,最大限度減小顛簸。
至于用一只呆萌的卡通大熊做頭,據說是為了增加親和力,讓傷員放松心態、緩解焦慮感,但愿有用……
5、履帶救援機器人

(圖5、履帶救援機器人)
看起來像一輛坦克,實際上和上面兩個機器人的功能類似,將傷員轉移到安全地帶的救援極其。
"坦克"內部殼體可以裝下最重達110公斤的重量的傷員,內置傳感器,外面有紅外攝像頭,與上面兩個機器人的不同點在于它是半封閉的,不用擔心在運輸過程中再被砸到或炸到。
6、蛇形搜救機器人

(圖6、蛇形搜救機器人)
日本一位救援專家發明的蛇形機器人,雖然沒法像救援機器人那樣搬運傷員,但勝在體型,能夠深入到一些災害發生之后的廢墟之中,搜尋幸存者。
這種蛇形機器人全長8米,依靠有動力裝置的尼龍繩驅動,速度不快,能深入各個角落,利用頭部攝像機傳回影像,以便救援人士了解廢墟下的情形。
之前曾在美國佛羅里達一次停車場坍塌事故中大顯身手,幫助救援隊實時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