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關發布數據稱,今年上半年,泉州市高新技術產品共出口15.6億元,同比增長37.8%。從出口產品結構看,主要出口商品為飛機及直升機零件、無線電話機、衛星電視接收機、平板電腦、對講機和太陽能電板及其配件。
業界表示,在鞋服、陶瓷、石材等傳統制造業出口持續下滑的當下,泉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出現逆勢大幅飆升,顯示,泉州出口結構正開始逐步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向,并初見成效。
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泉州傳統制造業開始遭遇出口瓶頸,甚至出現雙位數下降。“泉州傳統制造業出口遇阻,與東南亞制造業的崛起關系很大。”在泉州海關統計分析師翁晨予看來,近年來,全球產業鏈正在重新整合,大量傳統制造業的資本和產能正在向勞動力價格更為低廉的東南亞、南美一帶轉移。且與人民幣相比,去年以來,這些國家的幣值普遍出現持續貶值,其競爭優勢因而更加明顯。
面對逼仄的出口形勢,去年以來,泉州加快了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并決定以此為基礎調整和優化出口結構。
華閩公司是泉州一家外貿公司,多年來一直以出口傳統的鞋服輕紡產品為主。面對競爭力日益趨弱的傳統產品,今年年初,公司開始嘗試對新興市場國家出口對講機和太陽能電板,初戰告捷。
“半年多的時間,對講機和太陽能電板的出口額就突破了3000萬美元。”華閩公司一名外貿跟單員蔡晟明告訴記者。
泉州總商會副主席蔣細宗對記者表示,泉州制造,以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為主。當前,人口紅利的優勢逐漸退去,出口優勢正在加速喪失。而眼下,泉州大量民間資本正進入電子信息、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領域,并以此為帶動,在出口領域形成新的增量,對優化泉州制造的出口結構十分有利,值得關注。
“泉州制造的對講機、太陽能組件等高新技術產品,技術含量較高,東南亞和南美這類新興市場國家短期內無法企及,而歐美日同類產品價格又普遍高出30%以上,因而競爭優勢突出,很容易打開國際市場。”談到泉州高新技術產品的競爭力,蔣細宗說。
政策方面也在發力,面對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蓬勃態勢,今年初以來,泉州出臺了《加快引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出口》等多份文件,在高新技術對接支持、赴海外參展補貼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鼓勵企業提升技術水平,調整出口結構,積極開拓高新技術產品海外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