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采訪團一行走訪了嘉騰、利迅達、南海廣工大數控研究院。圖為在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的車間里,機器人正在來回搬運貨物。
首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裝洽會”)將于本月22日至23日在珠海舉行。昨日,首屆裝洽會“六市一區”集體采訪團到訪佛山。新華社、《經濟日報》、《南方日報》等30多家中央、省以及“六市一區”媒體記者深入嘉騰、利迅達、南海廣工大數控研究院進行采訪。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志豪向采訪團介紹了我市先進裝備制造業和互聯網+博覽會籌備的情況。
10億元以上簽約項目基本明確
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上半年全市裝備制造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32.12億元,同比增長8.1%;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96.75億元,同比增長8.7%;完成裝備制造業投資182.89億元,同比增長55.6%。
會上,黃志豪還介紹了佛山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主要特點。他表示,佛山裝備制造業的工作母機優勢突出,陶瓷、塑料、木工機械等一批細分行業在全國處于領先位置;同時,裝備制造產業正加快向集聚化、規模化發展;而且上下游企業之間形成了緊密銜接、良性互動的格局。
“在打造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中,佛山處于一個龍頭地位,佛山裝備制造業產值約占珠江西岸‘六市一區’裝備制造業總產值的一半。”佛山市經信局副局長謝國高說。
為進一步推動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佛山今年還實施了“互聯網+”行動計劃,積極籌備將于9月10日至12日舉辦的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博覽會。市科技局調研員盤廣華介紹,目前已確定包括阿里巴巴、小米、美的等1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外貿進出口、機器人等展區招商進度達到90%,智能家居展區、互聯網金融展區、商貿物流展區、智慧城市展區招商進度也超過了70%。
此外,佛山還積極籌備首屆裝洽會,以提升裝備制造業核心競爭力。黃志豪介紹,截至目前已確定66家企業參展,邀請中外客商方面收集整理了約400家企業名單,10億元以上簽約項目也基本明確。
媒體聚焦佛山機器人發展
昨日,采訪團一行還走訪了嘉騰、利迅達、南海廣工大數控研究院。
“未來,移動機器人可以走進千家萬戶、各行各業。”在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的車間里,一臺臺不知勞累的機器人正在來回搬運貨物,公司副總裁陳洪波向媒體介紹,工業中常用于搬運的機器人將來也可以延伸到家庭使用。
“這款‘大黃蜂’是我們最新研發的機器人,它能拖載2.5噸重的物料,不僅能在無軌導航過程中感知前方障礙物,還能防水、防塵、抵抗日曬,解決了工廠想在戶外使用機器人的難題。”陳洪波介紹說,它也將作為公司重點產品在月底的裝洽會上亮相。
和嘉騰專業生產搬運機器人不同,在佛山市利迅達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車間,機器人多用來打磨、拋光。“機器人不僅可以幫助工人從惡劣的生產環境中解脫出來,而且大大提高了效率。”公司人力資源總監兼總經理助理謝其峰舉例說,以打磨一臺浴缸為例,人工操作一天只能打磨一到兩臺,但是機器人一個小時就可以打磨兩臺。
而在南海廣工大數控研究院,一項項高端的精密技術的展示,都讓采訪團成員感到很震驚。
“今天是我們采訪的最后一站,之前也看了很多先進裝備制造的企業,但是今天看到佛山企業生產的機器人還是挺震撼的,可以做到這么先進。”新華社廣東分社記者陳宇軒稱贊佛山機器人的快速發展,不過他也坦言,目前一些核心技術比如機械臂等還是依賴外國,未來還是要加大自主研發力度,降低機器人的使用成本。
媒體問答
突破關鍵技術,縮小與先進裝備制造業的差距
21世紀經濟報道:站在全球化產業鏈的角度,佛山裝備制造業處于什么地位?未來可以把握什么機遇?
黃志豪:佛山在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但我們自己也有優勢,佛山的裝備制造業的優勢在于與本土優勢產業緊密相連,并且是為本地企業配套的,上下游銜接緊密。
未來我們要把握制造業的轉型機遇,著力提升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水平,突破一批行業性的基礎和共性的關鍵技術,縮小與先進裝備制造業的水平差距。
加強區域合作,設立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
西江日報:在汽車等產業方面,佛山和肇慶有沒有相關的區域合作?
黃志豪:最近佛山市委、市政府跟南海區一起配合省發改委,正在規劃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東園),其中就包括要設立一個廣東園,進一步加強高鐵經濟帶、加強區域融合合作。
佛山現在也在推進廣佛同城、廣佛肇合作,而且佛山的汽車工業主要集中在南海、三水,地理位置上與肇慶基本連在一起,相當于區域經濟。上個月佛山市政府還聯合南海區拜訪了廣州、肇慶、云浮,希望就此加快產業對接和產業合作。預計在下個月,我們將推進粵桂黔高鐵經濟帶沿線城市的合作。
存量增量兩手抓雙管齊下保持自身優勢
新華社:在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方面,佛山已經有了一定基礎,接下來如何繼續發力保持自身優勢?
謝國高:首先我們要做好現有的產業,這是佛山裝備制造業的基礎。主要措施包括在企業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培育龍頭企業等方面下工夫。
其次,著力推進招商引資,綜合引進企業項目、技術人才等。目前我們裝備制造業超十億元的項目已經增加到12個。總的來說,就是一方面做好存量,一方面做好增量,兩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