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大幅節省成本,激活了市場需求。7月21日,在“粵創粵新”廣東創新驅動發展主題活動中,佛山市市長魯毅介紹說,佛山的工廠車間大體需要工業機器人兩萬多臺,但目前還只有三千多臺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
據佛山市南海區廣工大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的調研, 在成本控制上,人工生產和機器人自動生產差距明顯。以某工廠焊接工序自動化改造為例。此前,這是10名焊接工人一年的工作量。每年人工費、廢品折合費用、原料浪費、職業健康風險費用等成本共計955萬元。自動化改造后,每年成本降低為172.4萬元。
一家機器人制造企業的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若工廠使用無人車間,將節省大約2/3的人力成本。但目前的推廣障礙在于前期投入太高,即便是大型企業,也至少需要三年以上才能收回前期投資。(詳見《粵擬三年推動近兩千企業“機器換人”》)
廣工大的調研也顯示,多家企業表示,如果機器裝備采購成本回收期能控制在2至3年,則更容易被企業所接受。
在佛山這個重工業城市,一些大型標桿企業已看到“機器換人”的前景。調研結果顯示,佛山各優勢行業的標桿企業在三年內對機器人自動化的需求大致為:陶瓷建材行業,2000臺以上;鋁型材等金屬加工行業,1000臺以上;家電企業,2000臺以上;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行業,1500臺以上;機械裝備行業,3000臺以上;LED等3C行業,1000臺以上。
魯毅說,今年春節后,佛山的工人返工率僅87%,人口紅利拐點已現。“勞動力充足時,機器人應用還沒有這么重要;如果人口紅利出現拐點,機器人的應用就應該擺在更加重要的議程中。”
根據《佛山市扶持企業推進“機器換人”實施方案(2015-2017年)》,到2017年,全市3000家企業完成“機器換人”,促進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以上完成新一輪技術改造。
在2014年10月,佛山市就宣布,對于該市符合條件的大型生產工業機器人的企業,給予一次性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獎勵;采購本地工業機器人的傳統制造企業,每臺獎勵1萬元,最高不超過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