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和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譚旭光董事長作為裝備制造行業的唯一代表,與蘇寧云商、奇虎360、大疆創新等企業負責人圍繞經濟運行、宏觀政策、企業經營和創新等談了看法,并對裝備制造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向國家建言獻策。
李克強總理認同譚旭光董事長對當前裝備制造業經濟現狀的分析,希望濰柴作為中國工業品牌的代表,發揮中國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的作用,在當前經濟轉型期,要面向市場,貼近需求,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塑造能力,助力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發展。
譚旭光董事長從三個層面概括了裝備制造業轉型發展中呈現的特征。一是行業持續低迷。產能過剩短期內難以化解,同質化競爭問題突出,企業生存發展壓力加大;二是行業整合加快。行業優化產能和優勝劣汰的趨勢在加大,一些持續虧損企業將會走向破產或重組,國內外領軍企業正加速產業鏈整合;三是轉型陣痛在所難免。在政府引導下,裝備制造業轉型效果逐步凸顯,新能源產業、服務型制造等逐步發展起來。但成功轉型還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針對當前現狀,譚旭光認為應該將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希望政府能夠針對當前裝備制造業面臨的挑戰和困難,更多地出臺一些穩增長的政策措施,使企業在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中,實現轉型升級。
隨后,結合濰柴“海外并購和投資”、“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和做法,譚旭光對當前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走出去”是裝備制造業轉型的重要途徑
中國裝備制造業要想發展,必須要走出去。譚旭光表示,海外并購,對中國企業加快結構調整、掌握核心技術、進入全球市場、提升管理水平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譚旭光希望,搭建起政府和企業對外合作的平臺和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合力和大企業帶動作用,實現抱團出海,推動“一帶一路”的落地。
創新驅動是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首要任務
創新驅動是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首要任務。目前,我國裝備制造業在技術水平、創新體系等方面與國外仍存在較大差距。結合濰柴十幾年來在技術創新領域的發展經驗,譚旭光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堅持開放式創新,將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充分利用好全球技術資源;二是要推進鏈合創新,立足產業鏈協同提升,打造行業整體競爭力;三是要引進創新人才,形成中國裝備制造業人才集聚高地。
作為國內燃機協會理事長,面對內燃機排放標準不斷升級給行業帶來的考驗,譚旭光提出設立“內燃機降低燃油消耗領跑者激勵機制”的建議,對提前達到排放法規要求的企業,在財政補貼、科技研發扶持以及政府采購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企業更好地承擔起節能減排的社會責任。
李克強:用創新的翅膀使中國企業飛向新高度
出席座談會的五家企業都是各自行業的翹楚,李克強總理對這些企業的貢獻給予肯定。他在認真聽取了譚旭光董事長及其他企業家的意見和建議后表示,要科學判斷經濟形勢,既要看到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一波三折、不確定因素增多,其影響需要高度重視,又要看到中國經濟呈現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動力加快轉化、地區和行業走勢分化的明顯特征。雖然一些多年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進一步顯現,但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仍具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璇余地。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能夠支撐中高速增長,關鍵要遵循發展規律,堅定發展信心,掌握發展主動權,用更大的努力和耐力來推動。
李克強強調,中國經濟升級發展根本靠改革創新。企業是市場主體,也是創新主體,要繼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抓住國家推出“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和推進“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的機遇,面向市場,貼近需求,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塑造能力。要支持創新型企業,讓各種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讓更多金融產品和服務對接創新需求,用創新的翅膀使中國企業飛向新高度。
李克強最后說,今年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要推進經濟持續穩中向好,實現“十二五”圓滿收官,為“十三五”開局奠定好的基礎。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專家和企業提出的意見建議,也希望大家多出良策,共同努力推動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