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由中國汽車報社主辦的“中國自主汽車零部件發展戰略懇談會”在北京舉行,多位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老總和行業專家參加了此次會議。大家針對如何應對汽車行業低速發展的新常態進行了討論,并提出要直面困難、耐住寂寞、實施轉型升級等倡議。
零部件企業老總共話“新常態”
“未來3~5年汽車行業仍將持續低速發展的‘新常態’,這是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應對困難、實現轉型升級是當前必須思考的重要問題。”7月4日下午,在由中國汽車報社主辦的“中國自主汽車零部件發展戰略懇談會”上,與會嘉賓提出了這樣一個重要話題。
這一天,陜西法士特、深圳航盛、中航工業、浙江力邦合信、江蘇超力、江蘇龍蟠、安徽全柴、浙江亞太、諸城義和、南京奧特佳、錦州萬得、龍城精 鍛、無錫油泵油嘴研究所共13家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老總參加了此次會議,并針對“新常態”下汽車零部件企業發展的現實困難和突圍路徑進行了討論。
除汽車零部件企業老總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清華大學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宋健、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產業政策研究 中心主任黃永和,以及春暉資本董事長汪大總,《中國汽車報》社有限公司總經理辛寧、中國汽車報社副總編輯孫勇等行業專家也到場獻計獻策。
綜合來看,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領導一致認同,雖然當前形勢很艱難,但一定要有信心,戒除浮躁,耐住寂寞,靜下心來扎扎實實搞研發、搞創新。雖沒有華麗的辭藻,但他們用最真實的聲音,來警醒和激勵眾多正在轉型的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
承認差距直面“痼疾”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汽車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高增長不再,微增長都難以維持,市場下滑趨勢明顯。汽車零部件行業面臨的形勢 更加嚴峻,外資零部件強勢布局,長驅直入,自主品牌零部件多處失守,生存艱難。辛寧說,沒有強大的汽車零部件就沒有中國汽車強國的實現,在由制造大國向制 造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認真梳理當前面對的現實困難、找準方向并確立發展目標、探索有效的發展路徑,是及時且必要的。
浙江力邦合信汽車制動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忠華率先發言,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本就薄弱,與外資零部件在競爭中處于劣勢,目前自主品牌整車企 業又大量采用外資零部件為自己“貼金”。因此,他認為,當前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生存非常之艱難,未來五年將是非常艱難和關鍵的五年。
風雨30年,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研發投入少、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缺失、基礎材料和基礎工藝落后、技術人才匱乏等 問題,這些都是我們不能忽視的痼疾。“外資背景零部件企業數量占規模企業數量的20%,而市場份額占據了70%以上,中資零部件企業僅占市場份額的 30%,并且呈現下降趨勢,其中90%的產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值得注意的是,汽車電子、發動機關鍵零部件等高科技領域,外資占市場份額的90%以上。” 葉盛基以數字形象說明了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正逐漸被邊緣化的事實。
耐住寂寞強基固本
面對困難怎么辦?如何突圍?
對此,與會企業老總一致表示要有清醒的認識。地基不穩何以建高樓,身處困境,我們要直面困難,努力夯實基礎,練好內功。
陜西法士特傳動集團董事長李大開表示,最好的防御就是進攻,零部件企業要耐得住寂寞,扎扎實實夯實基礎,將來在國際市場上才能與國際企業同臺競爭。
確實,最好的防御就是進攻。但進攻的前提是有信心和能力打敗對方,要具有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數十年臥薪嘗膽最終打敗吳王夫差那樣的精神。古語云:天時地利人和。成功也離不開好的機遇,對自主汽車零部件企業而言,機遇是與挑戰并存的。
與會專家認為,在汽車行業“低碳化、電動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下,蘊藏著許多汽車零部件的發展機會。南京奧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錢永 貴認為,雖然當前市場需求不斷減少、行業競爭加劇,使得零部件企業備受壓力。但積極走出去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這是自主零部件企業的發展機會。
此外,在國家推行“互聯網 ”和工業4.0的大背景下,“零部件企業要抓住工業4.0和兩化深度融合的機會,朝著智能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強化 精細管理。同時,積極擁抱互聯網,學習互聯網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思維,真正實現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銷售創新。”深圳航盛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楊洪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