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將優先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實施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
3年前,了解到中山的裝備制造發展戰略,粵新海工結合自身轉型需要落戶中山。而今,經過大半年的緊張施工,粵新海工在翠亨新區先進制造區的項目一期建設已經完成過半,建成后每年能生產10艘大型海洋工程船。
在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加速發力的背景下,在中山,包括粵新海工在內的多個裝備制造企業也在快馬加鞭。全市目前共有裝備制造業在建項目136個,投資總額91.42億元,其中投資超億元的項目就達20個。去年8月,中山在“省部共同推進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發展暨項目簽約活動”上共簽約23個項目,截至目前這些項目中也已有10個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55億元。
市經信局副局長鄧錦平透露,今年8月,首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將會舉行,中山近期已著力加大裝備制造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同時全力服務好在建項目和已簽約項目,有針對性地招引符合“高精尖”發展方向的優質項目。
前5月投資進度珠西排名第二
今年前5月的數據顯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六市一區”實現裝備制造業投資286.2億元,同比增長33.6%,中山完成34.7億元,增速達129.6%,進度排名第二。為促進這些項目早日落地投產,中山在原有政策的基礎上又先后出臺了進一步加快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意見、產業帶布局和項目規劃、招商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從用地、資金扶持等方面全方位支持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粵新海工是一家主攻海洋工程船制造的企業,位于臨海工業園的一期工程總投入8億元,邊建設邊生產。項目籌建總監湯明君希望整體建設可以在今年內完成:“一期工程建成后,一年大概能生產10艘工程船,達到每年6億美元的產值。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目光從陸地轉向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公司對未來發展很有信心。廣州南沙母公司從2004年開始進入這個行業,采銷和技術都比較靠前,給新項目提供了訂單方面的保障。”他介紹,前期項目以工程船設計、建造為主,海洋工程船建好后可用于海洋油氣資源的開發,也會制造一些海洋工程建設所需要的材料,后期他們還會根據需要,向不同方向鉆研,例如研發軍工船等。
湯明君認為,隨著工業4.0大潮的推進,中山對大型裝備制造業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大。“項目從立項開始就被納入中山市重點建設項目,隨后又被納入國家工信部重大技術裝備的重點項目,以及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項目。在建設過程中的一系列審批手續,都是當地政府領導帶隊幫忙去協調解決。”湯明君表示,行業比較敏感,審批手續多而長,希望政府能進一步支持。
向“專、特、精、高”方向發展
要素資源緊缺是中山轉型升級的瓶頸,大型的裝備制造業要在中山尋找發展的合適土壤并不容易。今年4月,省委書記胡春華在中山調研時就指出,中山發展裝備制造業,要走“高精尖”的路子,不能一味比大、比重。
今年以來,中山在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路徑上也逐步明晰了“專、特、精、高”的發展方向。市委副書記、市長陳良賢就專門指出,裝備制造園區要實施精準招商,著力發展以智能制造裝備為重點的先進裝備制造業,適當發展醫療器械、高新技術等高端產業;走訪企業過程中,陳良賢也對企業是否擁有核心技術、在國內國際同行中處于何種水平最為關注。
位于南頭鎮的松德智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廠房內,幾名工人正忙著把一臺幾十米長的電子軸歐版印刷機裝車,準備運往浙江的一家印刷企業。據介紹,該機器是松德根據客戶需求,花了4個月研發制造的龍頭產品,最大一分鐘印刷長度可以達到300米,是傳統的2到3倍。公司董事長郭景松介紹,該電子軸歐版印刷車主要用于紙盒的包裝印刷,“這種設備我們一直在國內保持行業第一的位置,競爭對手也比較少,我們主要是跟德國和瑞士兩家國外企業競爭。而且在價格方面,一開始僅是國外同水平產品的百分之十幾,后來由于打破了技術的壟斷,國外進口設備價格不斷下降,目前僅是我們的三倍左右。”
以創新驅動的思維投入研發,并掌握了具有國內領先地位的技術,郭景松對松德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現在,中山的裝備制造企業紛紛在細分領域上集中發力:廣新海工正在建造國內首個帶動力定位的自航自升式平臺;新諾科技開發的“激光動態無掩模光刻設備”不僅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更打破了國外壟斷。
巡回專題招商儲備新項目
今年5月起,圍繞智能制造、光電、北斗物聯網、醫療器械等領域,市經信局連續在深圳、北京舉行了裝備制造業的專題招商推介活動,第三場本月初將在武漢舉行。
據了解,5月中山在深圳的招商推介十分成功,不少企業都表達出強烈的投資意愿,并先后到中山進行考察洽談,當中包括了多個超5億元的項目;而在剛剛結束的北京推介會上,4個項目與中山簽訂合作協議,部分更實現了“零用地”招商;武漢推介會還沒舉辦,就已經有當地的裝備制造龍頭企業提出要到中山考察。而從市經信局在鎮區調研的情況來看,還有一批超億元乃至超10億元的優質項目正在洽談,將為8月的首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做好充分的準備。
得益于中山市政府一系列促進項目落地的政策和舉措,多個已簽約的先進裝備制造業項目也掃清了落地障礙,去年在省平臺上簽約的多個項目也得到順利推進。隨著裝備制造業的蓬勃發展,這一產業對中山工業的支撐和推動作用也愈發明顯。
多家重點裝備制造企業所在的臨海裝備制造基地,目前已開發建設8平方公里,引進了包括9個大型央企在內的55個裝備制造項目,投資總額約500億元,其中22個項目已經建成投產。落戶在這里的紡織機械制造龍頭企業立信門富士生產部經理陳華康表示,期待政府繼續提升裝備制造基地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建設,讓企業有更好的條件招聘高素質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