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到5月份,惠州工業技術改造投入142億元,占了廣東工業技術改造投資的17%,在廣東省排第一。140多億元技改資金中有一大部分是對工業生產設備和自動化的改造,也就是‘ 機器換人’。”昨日,惠州市副市長王勝做客“惠民在線”,與網友們暢聊科技創新。
那么企業進行“機器換人”之后,剩余勞動力該怎么辦?對此,王勝表示,剩余勞動力可以充實到第三產業中,“這個不用擔心。惠州三產的比例,工業占了58%,服務產業只有37%左右,通過機器換人節約出來的大部分勞動力可以轉移到服務產業當中,應該說第三產業占比高了,我們會享受到更優質的生活”。
爭取三年建成十家新型研發機構
一個人、一把凳子、一張桌子,這是惠州第一家新型研發機構—大亞灣、中山大學惠州研究院初成立的狀態。如今,該研發機構已經有固定人員近50人,出了不少科技成果,為惠州20多家石化企業服務,每年為企業節省研發經費3000多萬元。
“新型研發機構我們又叫做三無機構,沒有固定編制,沒有固定運作經費,也沒有固定人員,但它是有市場盈利能力的。”王勝介紹,目前惠州已經有3家這樣的新型研發機構,并爭取用三年時間建到十家左右。
王勝表示,為了鼓勵惠州企業及相關部門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政府還出了一個政策,就是近三年投入的科研設備科研儀器或軟件開發費用,總經費不超過25%的比例,政府給予補貼,這個補貼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到2020年R & D占比要超全省水平
“惠州研發投入的占比在廣東也就是平均水平,我們要爭取用三年時間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使我們的研發投入占比不斷提升。”王勝說。
據介紹,R & D (全社會研究與開發)投入占G D P比重是衡量地區科技發展水平的一把尺子,最能反映該地區科技創新水平。王勝介紹,近五年來,惠州不斷加大科研投入,R & D投入實現節節高。僅去年一年,惠州R & D投入就達66億元。而隨著經濟發展,惠州G D P總量逐漸增加,R & D占G D P比重增加難度越來越大。為了保持該數值繼續提高,惠州設定了2017年2.6%、2020年2.9%的目標,5年時間內將超過全省設定的2.8%的水平。
在創客空間建設方面,王勝表示,惠州正在鼓勵建設一批眾創空間,目前也和國內一些知名的眾創空間站聯系,打造惠州的眾創空間,為惠州有志于創新創業的青年提供一個好的平臺。
“我知道有三個創科空間,一個是惠南的創客空間,第二個是惠州溪流科技創新公司,還有一個是惠州學院的狼語搜索引擎創客空間。我們歡迎更多的企業家來惠州建立眾創空間。”王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