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礦企先是眼看著鐵礦石價格猛跌到了5年低點,如今石油和煤炭價格也重復了這樣的軌跡,原因是投資者對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的預期減弱。
不過,盡管全球頭號大宗商品消費國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分析人士表示,一些工業金屬的需求依然保持強勁--中國經濟朝著擴大私人投資和消費的方向轉變,必然利好這些金屬。
根據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的數據,基準大宗商品指數--標普高盛商品指數(S&PGSCI)自6月達到峰值以來下跌了23%,使過去5個月成為金融危機爆發后,大宗商品價格最為低迷的時期。不過,在這個綜合指數中,工業金屬價格一項卻上漲了0.68%。
這部分反映了中國工業金屬需求將保持強勁的預期。
分析人士指出,原因在于中國汽車和鐵路行業的需求增長趨勢,以及在全國鋪設的4G電信網絡。
全球最大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China Mobile)今年內將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包含50萬個基站,可覆蓋5000萬名用戶。
盡管兩位數增長已成為過去,但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意味著即使增長放緩,絕對需求也依然強勁。研究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的朱利安·凱特爾(Julian Kettle)稱其為“放緩,而非下降”。
根據摩根大通(JP Morgan)估算,以增量衡量,當前銅需求增加5%,等同于2002-2012年大宗商品繁榮期時增長13%。
天達資產管理公司(Investec Asset Management)的基金經理喬治·切維利(George Cheveley)表示,由于國內信貸緊縮,中國的大宗商品買家今年減少了庫存,即便如此,總體需求依然強勁。
“這不是終端需求的全面崩潰,”他說,“我們今年看到鐵礦石價格暴跌以及石油價格下降,主要是由于對供應過多的憂慮,而鎳、鋁和鋅的價格上升,則是因為需求狀況良好,而供應未能滿足需求。”
比如,鍍鋅鋼(含鋅)因不會生銹,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中國汽車制造業,這對其價格起到了提振作用。根據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的數據,1-9月中國汽車銷量1700萬輛,同比上升7%,一個原因是鋅使用量較多的運動型多功能車(SUV)和多用途車熱銷。
該銀行預計,所有主要經濟體2015年對鋅的潛在需求都將增加。
鋁是另一種看好的工業金屬。鋁比銅更輕,越來越多地被用作后者的替代品,同時在一些汽車的生產中替代鋼材。
中國促進消費的努力也將利好鉛價。盡管電動自行車銷量有所放緩,但它們所使用的鉛酸電池同樣也應用于混合動力汽車。預計,2015年中國鉛酸電池產量有望增長約6.6%。
錫的優勢在于,雖然是大宗商品,但基本不會受中國住宅地產市場放緩的影響。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在本月一篇報告中稱:“中國經濟轉向更多依靠消費拉動增長,這一再平衡進程應該會給錫帶來利好,因為這種金屬主要應用在消費類電子產品。”
不過,工業需求增長也伴隨著一種不可預知的風險,即一種金屬被另一種金屬替代。比如在汽車行業,鋁的使用量增多就會造成鋅的需求降低,后者用于生產鋅鍍鋼。
“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會呈現不同的消費曲線,”切維利稱,“從美國和歐洲的數據能看到典型的周期,不過金屬替代品的曲線會出現褶皺。”
工商部門在使用原材料方面也變得更加高效。例如,小型電子設備在電路板的焊接物中使用的鋅越來越少。
凱投宏觀認為,雖然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已經結束,但市場對大宗商品的看法過度悲觀。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已經被市場消化,油價下跌也會有助于全球經濟復蘇,刺激對各種金屬的需求。
法國興業銀行預計,油價下跌對基礎金屬的影響“微不足道”,未來幾年,在低油價的背景下,這類金屬的需求和價格應會上揚。
凱投宏觀的分析師羅琳·貝恩(Caroline Bain)稱,“我們不會看到投資者購買各種大宗商品,而是將看到不同大宗商品之間出現更多差異--關鍵是哪些大宗商品會出現供應短缺。”
不過,盡管全球頭號大宗商品消費國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分析人士表示,一些工業金屬的需求依然保持強勁--中國經濟朝著擴大私人投資和消費的方向轉變,必然利好這些金屬。
根據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的數據,基準大宗商品指數--標普高盛商品指數(S&PGSCI)自6月達到峰值以來下跌了23%,使過去5個月成為金融危機爆發后,大宗商品價格最為低迷的時期。不過,在這個綜合指數中,工業金屬價格一項卻上漲了0.68%。
這部分反映了中國工業金屬需求將保持強勁的預期。
分析人士指出,原因在于中國汽車和鐵路行業的需求增長趨勢,以及在全國鋪設的4G電信網絡。
全球最大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China Mobile)今年內將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包含50萬個基站,可覆蓋5000萬名用戶。
盡管兩位數增長已成為過去,但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意味著即使增長放緩,絕對需求也依然強勁。研究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的朱利安·凱特爾(Julian Kettle)稱其為“放緩,而非下降”。
根據摩根大通(JP Morgan)估算,以增量衡量,當前銅需求增加5%,等同于2002-2012年大宗商品繁榮期時增長13%。
天達資產管理公司(Investec Asset Management)的基金經理喬治·切維利(George Cheveley)表示,由于國內信貸緊縮,中國的大宗商品買家今年減少了庫存,即便如此,總體需求依然強勁。
“這不是終端需求的全面崩潰,”他說,“我們今年看到鐵礦石價格暴跌以及石油價格下降,主要是由于對供應過多的憂慮,而鎳、鋁和鋅的價格上升,則是因為需求狀況良好,而供應未能滿足需求。”
比如,鍍鋅鋼(含鋅)因不會生銹,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中國汽車制造業,這對其價格起到了提振作用。根據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的數據,1-9月中國汽車銷量1700萬輛,同比上升7%,一個原因是鋅使用量較多的運動型多功能車(SUV)和多用途車熱銷。
該銀行預計,所有主要經濟體2015年對鋅的潛在需求都將增加。
鋁是另一種看好的工業金屬。鋁比銅更輕,越來越多地被用作后者的替代品,同時在一些汽車的生產中替代鋼材。
中國促進消費的努力也將利好鉛價。盡管電動自行車銷量有所放緩,但它們所使用的鉛酸電池同樣也應用于混合動力汽車。預計,2015年中國鉛酸電池產量有望增長約6.6%。
錫的優勢在于,雖然是大宗商品,但基本不會受中國住宅地產市場放緩的影響。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在本月一篇報告中稱:“中國經濟轉向更多依靠消費拉動增長,這一再平衡進程應該會給錫帶來利好,因為這種金屬主要應用在消費類電子產品。”
不過,工業需求增長也伴隨著一種不可預知的風險,即一種金屬被另一種金屬替代。比如在汽車行業,鋁的使用量增多就會造成鋅的需求降低,后者用于生產鋅鍍鋼。
“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會呈現不同的消費曲線,”切維利稱,“從美國和歐洲的數據能看到典型的周期,不過金屬替代品的曲線會出現褶皺。”
工商部門在使用原材料方面也變得更加高效。例如,小型電子設備在電路板的焊接物中使用的鋅越來越少。
凱投宏觀認為,雖然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已經結束,但市場對大宗商品的看法過度悲觀。新興經濟體增長放緩已經被市場消化,油價下跌也會有助于全球經濟復蘇,刺激對各種金屬的需求。
法國興業銀行預計,油價下跌對基礎金屬的影響“微不足道”,未來幾年,在低油價的背景下,這類金屬的需求和價格應會上揚。
凱投宏觀的分析師羅琳·貝恩(Caroline Bain)稱,“我們不會看到投資者購買各種大宗商品,而是將看到不同大宗商品之間出現更多差異--關鍵是哪些大宗商品會出現供應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