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際農機市場的起伏震蕩相比,國內農機市場近年來呈現持續快速發展的勢頭,我國農機工業2010年也在調整中快速發展。”1月7日,在2010年全國農機工業工作會議暨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四屆五次理事會議上,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元恩如是描述我國農機行業的發展狀況。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1~11月,我國農機工業總產值達到2565.78億元,超額完成“十一五”2000億元的目標。高元恩預測,2010年農機工業總產值將同比增長20%~25%,預計達到2800億元,大中馬力拖拉機產量將達到30萬臺以上,聯合收割機產量將達到13萬~14萬臺。
出口方面,我國農機產品2010年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出了明顯的競爭優勢,農機出口繼續表現出較快的增長態勢。截至2010年10月,出口額為52.76億美元,同比增長27.17%,實現貿易順差35.49億美元,接近歷史最好水平。
在展望“十二五”農機工業發展前景時,高元恩指出,我國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農機工業要適應這一轉變:從傳統農業機械向現代農業裝備轉變,從農機生產大國向農業裝備制造強國轉變。要在轉變過程中,突破技術與產品、制造與管理、行業結構等三大瓶頸。他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農機工業將繼續保持持續、穩定、快速、協調發展的態勢。
政策層面,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機械處處長王建宇在會上作了主題演講,并高度評價了農機工業的重要作用。他說農機工業承擔著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艱巨使命,切實增強農機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面臨的最大挑戰。他透露,工信部正抓緊制定發布《農機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并貫徹實施;強化政策支持,營造有利于農機工業發展的環境;加大技術標準制修訂和新產品鑒定驗收工作力度;大力加強企業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將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洪暹國在會上作了“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四屆五次理事會議”工作報告,全面回顧了協會2010年所做的工作。他說,一年來,協會緊扣國家發展大局,不斷強化為“三農”和行業的服務工作,堅持辦實事的宗旨,力求在行業有新作為,開創新局面,推動行業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洪暹國表示,“十二五”期間協會將繼續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充分認識我國農機工業存在的問題;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狠抓產品質量管理,引導企業增強質量意識;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合作,建立高效的協調機制;轉變發展方式,努力推動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為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積極貢獻力量。同時加強協會自身建設,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并著手進行換屆工作。
會議通過了第四屆理事會換屆方案,討論完善了拖拉機和收割機行業準入條件以及《農業裝備新產品生產鑒定管理辦法》等文件。會議還結合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就農機工業技術改造,科技創新,農機購置補貼,出口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并發布了第二、三批全國農機行業信用等級評價授信企業名單。
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農業部農機試驗鑒定總站等部門負責人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農機工業協會副理事長范景龍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