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數據顯示,2010年12月當月南通進出口、出口、進口值分別實現22.9億美元、15.2億美元、7.7億美元,三項指標全部刷新月度最高紀錄,全年外貿進出口實現210.96億美元,同比增長29.8%,進出口總值實現7年翻兩番。在全國大中城市排名中,南通外貿進出口總量排名進入25強。
“十一五”期間,南通外貿進入量質加速提升期。外貿增長方式全面轉變,產品高端化、產業集聚化、市場多元化特點越發明顯。機電產品高出紡織服裝占比近10個百分點,突破紡織服裝長期“一業獨大”的狀況,躍升為我市第一大類出口商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年提升近10個百分點。林洋新能源太陽能電池出口從零的突破到一躍成為年出口超10億美元的全市第一出口大戶,僅用6年時間。全市出口超1000萬美元的企業達到242家,蛟龍重工、韓通船舶、南星家紡等傳統制造企業紛紛到國外設立研發、倉儲和銷售窗口,實現了賣產品到賣技術、賣服務的華麗轉身。
“十一五”期間,國際貿易環境動蕩復雜,南通外貿何以取得靚麗“成績單”?
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外貿增長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及時伸出“有為之手”維護外貿穩定。市政府在全省首家成立了“促進外貿穩定增長領導小組”,市商務局、財政局及時出臺和完善市區幫扶企業應對金融危機、引導企業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相關政策,啟東、如皋、海安等縣(市)也出臺相應配套扶持政策。據統計,去年我市2300家企業共獲得國家、省、市14項外經貿扶持促進資金,總額達15.2億元。
協力推動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相關部門推動企業調優產品結構,加強品牌建設,提高市場話語權。支持和鼓勵企業申請通過強制性技術標準、非強制性生態標準認證以及社會責任標準等認證,突破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江山股份公司獲得“中國出口名牌”稱號,16家企業的16個品牌獲得“江蘇出口名牌”稱號。啟東電動工具、通州家用紡織品、如東海水產品、崇川體育用品等產業集聚的縣(市)區加強出口基地建設,形成出口產業集聚優勢。
外貿企業在國際貿易舞臺上大顯身手。去年108屆廣交會上,南通企業展位數達到440個,4年內增加了3倍;享受展位補貼政策,200多家企業走出國門參展;1500多家企業加入阿里巴巴、中國制造等電子商務出口平臺,做起了網上生意。南通外貿醫保公司打贏了美國“337調查”官司,成為公平貿易領域應對“337調查”的經典案例。
外貿發展有力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優化了產業結構,促進了就業。通過和國際市場接軌,光伏產品、船舶海工、高檔服裝、現代家紡、電子電器、化工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迅速擴大,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家用紡織品、健身器材、電動工具、海水產品成為地產特色產業,并逐步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形成超億美元的出口板塊。據測算,“十一五”期間,我市外貿對GDP貢獻率最高曾達到35%,直接帶動就業近40萬人。